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0-21 10:12:13
赶在2025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前,“80后”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陈雨佳,执笔写下她对峰会的寄语:“力量不分性别,梦想没有国界。无论来自哪个领域,我们都能以坚韧与智慧,用行动证明女性的潜力无可限量。愿我们继续互相支持、激励,让每个女孩都能勇敢追求理想,在世界每个角落发光发热。”
在植根乡土创业创新的巾帼“新农人”中,在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巾帼种粮人中,在奔走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第一线的巾帼村干部中,在致力科技赋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巾帼科研工作者中,如陈雨佳一般时刻关注2025全球妇女峰会新闻的大有人在。
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向来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意义。2025全球妇女峰会召开前夕,记者一路追踪黑土地上的稳产保供龙江“群芳谱”,试图勾勒、描摹出她们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她们的故事见微知著,见证这片广袤土地上妇女全面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大局的宏阔实践……
怀昭昭之志择心之所向
2025年10月9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021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标志着对全国人大代表陈雨佳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品牌农业建设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办理办毕。陈雨佳告诉记者:“这项代表建议被全国人大列为今年的重点督办建议,5月我去全国人大参加了代表建议办理座谈会。”
如今已经熏染一身阳光和土壤气息的陈雨佳,曾经是宁安市第一中学的体育教师。彼时,母亲褚丽娟在村里组织成立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后来更是作为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领着村民种水稻、卖大米,是乡亲们打心眼里认可的主心骨、“领头雁”。
上官地村坐落在国家5A级景区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地下森林、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公园等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区域,出产的石板大米品质好、吃着香,起先根本不愁卖。没想到后来伴随市场与销售形势的变化,好米卖不出好价钱,成了褚丽娟的心病。2016年,陈雨佳毅然辞职回村加入合作社,开始了带领乡亲们逐梦淘金的母女接力。
“一开始真不懂,有一次挑战主持插秧节,没想到脚下一滑,直接摔个‘大马趴’。”回村伊始也有过无措,对此陈雨佳并不讳言。胜在母女同心,很快调弦正柱。
褚丽娟带着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有机大米,陈雨佳则尝试短视频直播,从春水碧忙到秋月朗,把水稻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展现给消费者,推出认购“庄主田”、举办“我的田·您做主妇联娘家来代言”等活动,上官地村的“御膳田”石板大米终于叫响市场。
再后来,一路成长、成熟的陈雨佳带着村里的姐妹们做直播、开农家乐、当导游、办民宿,更是走上农文旅融合兴村路,2025年她接力担起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重担。家门口能挣钱了,回村的年轻人逐渐多了。“我的同龄人,在村里的有十几个,还有三四个大学生,也选择回村工作。”陈雨佳高兴地说。同样是靠田发家、兴农富民,两代巾帼“领头雁”的章法早已不同。
也是“80后”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黑龙江省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程正新则是一切从零开始。
结束“北漂”从北京回到家乡抚远市,程正新2014年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支持下尝试引种蔓越莓。“刚开始,就是硬着头皮上,中文资料几乎没有,也没有成功先例。那会儿就想着怎么才能让莓苗活下来……”回首来时路,程正新笑得从容又自豪。
有心人天不负。从钻研蓝莓、大果越橘种植经验起手,程正新潜心摸索出蔓越莓种植技术要领,种下的蔓越莓逐渐迎来丰产期。在“华夏东极”抚远市,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不知不觉已扩至4200亩,每年金秋注水采收时节宛如一片壮美的红色海洋。
如今公司提供120多个长期岗位,八成面向女性,采收季节女性用工比例更高。在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几位指尖翻飞分拣莓果的女工,一位中年妇女笑意盈盈:“可别小看这红果子,靠这挣的钱,供女儿上学,还付了新房首付款。”
创业10年,程正新不仅填补国内特色农业产业空白,而且带领团队终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把光阴变成故事,令岁月化为风景。她说:“我们这代人,就是要做从零到一的事。”
稻菽千重浪繁花照眼明
黑龙江素以生产优质大豆著称,在黑土地上书写大豆育种传奇的科研工作者前仆后继、薪火相传。其中,有两位人称“金豆娘娘”的“60后”女性育种专家。一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栾晓燕,另一位则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正高级工程师李艳华。两位“金豆娘娘”都是“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的典范。
黑龙江省青冈县连丰乡五排四村党支部书记祝秀敏,是吉臣农作物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黑龙江省“最美巾帼种粮人”。两位“金豆娘娘”培育出的大豆品种,祝秀敏都引种过。她告诉记者:“栾老师的大豆品种是‘黑农’号系列,李老师的大豆品种是‘东生’号系列,品质都不错。”
记者在哈尔滨见到栾晓燕时,松花江畔落日熔金。扎根黑土地与豆相伴40年,栾晓燕主持、参加选育大豆品种54个,其中38个已获得品种保护权。栾晓燕坦言:“我跟祝秀敏结缘8年了,她最早是我作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科技服务对象。我给她合作社提供‘黑农’号大豆品种进行生产示范,有的品种正是在她那里创下中试高产纪录。”“今年我们试种了栾老师提供的15个品种的大豆。我们合作社生产的大豆和谷子2018年就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今年9月底又获准设立‘黑龙江青冈谷子科技小院’。”祝秀敏说。
人生正如九连环,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70后”祝秀敏早年曾因家贫无奈从大学辍学回村务农。这份深埋心底的遗憾,后来成为驱策祝秀敏勤学不休、创业不止的源动力,驱策她想方设法去帮助更多姐妹们。最终,这位黑土地上的倔强女人用执着写下重焕新生的生命叙事,也一路成长为五排四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村人的“大当家”,并当选为青冈县人大代表,成为农村妇女依法平等行使权利、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广泛参与基层协商议事的一员,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亲历者、践行者。
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的黑龙江建三江,七八月天正是“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的时节。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建三江实验站“70后”水稻测试员刘凤艳,脑后随意扎着马尾辫,身穿格子衬衫,脚踩运动鞋,站在田边向阳而立,笑起来英气十足。
2025年是刘凤艳扎根建三江、投身寒地水稻育种工作的第30年。春种秋选夏杂交,四季无闲在田间,刘凤艳却不以为苦。她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吃高粱饭长大,来到建三江,才真正认识大米。”
30年来,刘凤艳主持育成水稻新品种8个,填补建三江生态区无自育审定优食稻新品种的空白。其中,“三江”系列水稻新品种在黑龙江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累计种植面积400多万亩,每亩增产50多公斤。
“这些水稻,分别都是什么品种,有没有生病、生虫,今天跟昨天比起来哪里不一样,我一看就知道。每天进稻田观察这些,对我来说有意义,也很有意思。闻到土就亲,见到苗就爱,就想为黑土地做点什么。”指着稻田,刘凤艳说得质朴又深情。
秋收万颗子满园花似锦
与陈雨佳的母女接力异曲同工,“80后”梅媚从美国学成归来加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益农种业有限公司则是父女接力。
初见梅媚,只见她眉眼弯弯、眼神清澈。“从青苗到金穗,是脚下泥土的踏实,是反复记录的数据,更是‘再等等、再看看’的坚持。”在微信朋友圈里,梅媚曾经写下这样的一句话。这段话背后,是她从一线育种助理干起,夏日穿梭在玉米地被晒得皮肤爆皮、夜晚在田间记录数据被叮得浑身是包的身影,也是她笃信种业需要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更需要非凡耐心与定力的长期主义选择。
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镇小公河村农民曹红美,先后种植益农种业有限公司的几个玉米品种,转眼已经受益五六年。今年中秋节前夕,站在自家玉米地里,她满意地说:“这玉米品种产量高、抗性好,苗齐、苗壮,不愁卖,来年打算再多种点。”
如今的益农种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玉米育种及推广企业,拥有65个作物品种的审定或备案,申请84项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培育的早熟玉米品种“益农玉”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黑龙江省早熟区推广面积超过五成。“我们还进军新领域,培育出优质水稻和大豆种子,自主研发的益农稻12号连续4届获全国金奖。”梅媚骄傲地说。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在全国人大代表、谷实生物集团研究院院长、“60后”梁代华身上,能够直观感受到女性刚柔并济的力量与智慧。
自1999年投身生物饲料研发以来,步履所及,梁代华踏遍黑龙江各地养殖场。21项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背后,是梁代华“让饲料成为健康源头”的初心。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化为养殖户圈舍里的实际效益,则是梁代华最大成就感的来源所在。“特别是看到从事养殖的农家姐妹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不但降本增效,而且生产出来的肉蛋奶的品质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就更让人高兴了。”说到这里,梁代华笑得格外灿烂。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福荣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福荣,多年来一直认准谷实生物集团的优质饲料。梁代华以她为例解释说,如今农村的巾帼养殖能手,早已不再是传统刻板定型印象里养殖户的形象,她们是懂营养、善管理、会经营的行家里手,是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链条上的关键一环。“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陪伴和见证姐妹们一路成长,实现个体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也实现社会效益,这就是我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最大的欣慰。”
2025年是梁代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3年。经过两年多来的培训学习、考察调研以及履职实践,梁代华对“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体会更加透彻,对肩上的职责使命有了更深的领悟。履职以来,梁代华先后提交建议、议案27项,每一项都凝聚着对基层实情的调研与对群众诉求的回应。她曾提交关于制定社会救助法的议案,如今社会救助法草案业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她建议推动田间地头秸秆治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
田畴颂农桑巾帼竞风流
“猗猗嘉禾,今盈我仓。”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大型水稻种植地块的称号)的稻浪奔涌,直铺天际,堪称黑土地上最撼动人心的壮美画卷,总是让人睹之难忘。
从百亩试验区到万亩推广区,数字技术让这里的种地越来越智能。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以智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赛道上,龙江妇女同样续写荣光。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科技信息中心副总经理李瑛是一位“80后”。她介绍说:“七星农场正在实践全新的种植模式,天上有遥感卫星,空中有无人机巡田,地面有固定监测站,所有数据实时汇总到科技信息中心,‘空—天—地—机—人’立体监测体系给黑土地装上‘智能大脑’。”
李瑛还主导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活动,带着技术人员把智慧农机操作等技能教给农户。在她和团队指导下种植的水稻,亩均综合节本增效60元以上。
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一个17人的女性科研班组。虽然人员会有流动,但女性科研班组常在。目前,这个班组由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汪敏带领。该班组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女性科研班组里,大部分成员负责科研工作,还有一部分人负责智慧农业普及推广工作,我主要负责协调统筹工作。”该推广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金添介绍说。
走进该园区智能温室,从南果北种到茄子上树,随处可见女性科研班组的智慧结晶。汪敏指着一棵山茄树介绍,树上不仅能嫁接茄子,还能同时嫁接西红柿、枸杞、人参果等,实现多年生产、四季结果。女性科研班组先后攻克温湿度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壁垒,成功引进并驯化65种南方特色果树,改写了作物种植版图,丰富了北方“果盘子”。2024年投入运营的“垂直植物工厂”没有土地却能长出绿叶蔬菜,而且实现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管理整间工厂。”汪敏如是说。
女性科研班组成员、该推广中心综合办负责人赵诗奇表示:“我们还组建巾帼助农助企服务队,在现代种业、智慧农业、黑土地保护、现代农业展示四方面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指导,累计开展活动200余场次,已经成为农户信赖的‘科技娘家人’。”
作为中国“粮食版图”上的“优等生”,黑龙江省注重强化科技支撑、数字赋能,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精耕细作,还是产业链条的创新突破,从黑土地上的耕耘者到直播间里的创业者,从实验室的科学家到农技推广路上的奉献者,龙江妇女的身影遍布稳产保供全链条。她们在每一次把握机遇时躬身实干,在每一次攻坚克难时迂回向前。她们那些看似微小的坚持,积年累月终于在漫山遍野播下希望、开出繁花。
方寸见乾坤见微知全局
2025年10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发出四点倡议: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对此,祝秀敏深感振奋。她说:“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妇女,我们不能坐等被关怀、被赋能,更要主动成长,活出自己的精彩,敢于打破旧观念,要勇敢地积极参与村里的议事决策,更要积极带领村民就业创业,在乡村治理中发出妇女的声音。”
无独有偶。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龙凤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淑香一直也怀抱类似理念。“70后”姜淑香至今已在村级治理的“毛细血管”里摸爬滚打22年,2022年她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成为村里的“女当家”,也是龙凤区第一位女性村党支部书记。在她看来,土地没有性别,奋斗不分男女。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女性不是旁观者,而是主力军。她说:“我们的细腻让治理更有温度,我们的坚韧让荒原焕发生机。”
曾经,前进村全域有3万多亩盐碱地,“种一葫芦收一瓢”,更有263栋大棚房楔进耕地。2018年,时任前进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姜淑香在上一届村“两委”班子领导下,参与守牢耕地红线、复耕田、布新产工作,共同让3700亩耕地回归本色,前进村自此立下“农地农用、农地姓农”的铁律。
挑起村庄治理重担后,姜淑香把“村民议事厅”搬到炕头上,让征地补偿等火药味十足的议题在民主协商中降温。她坚信:“当我们把公章锁进透明柜子,把决策晒在阳光底下,那些曾经板结的盐碱地,自会生长出乡村振兴最蓬勃的春天。”
由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24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一书里,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占比全国数据为26.1%,女性村委会主任占比全国数据为10.9%,经推举产生的村民代表中,女性占比全国数据为16.1%。在同一组数据的分省数据里,2022年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占比黑龙江数据为23%,女性村委会主任占比黑龙江数据为13%,经推举产生的村民代表中,女性占比黑龙江数据为27.9%。后两项数据,黑龙江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龙江妇女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5年适逢村(社区)“两委”换届之年,黑龙江省妇联组织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妇女参选参政和妇联同步换届工作,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宣传引导,营造妇女积极参与换届选举的良好氛围。
2025年10月13日,在全球妇女峰会现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研究员李文建议:在今年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组织、民政、妇联等部门加强联动,拓宽农村女干部来源和培养选拔渠道,从返乡女大学生、妇女致富带头人、社会组织或者团队女性负责人等群体中选拔储备女干部后备人才。同时,在换届工作的政策文件中,对女性候选人的数量提出指导性意见,可借鉴地方经验,比如有的地方规定,村委会成员数为3名以上的村至少有2名女性作为参选候选人。还可以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女性成员专职专选、女性成员缺位增补等措施,提高村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90后”王慧迎身兼多重身份,既是新加坡海归创业者,又是黑龙江省桦川县政协委员,现任黑龙江中科生物育种有限公司董事长、桦川县新峰种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这位“新农人”带领团队深耕特种水稻研发领域,成功推动当地水稻产业升级。难能可贵的是,王慧迎在选择合作客户和种植户时,注意积极带动妇女,表现出女性互助的“姐妹担当”。与她合作的女经销商就有128位。对于女性种植户,王慧迎回收种子时,每斤高出市场价5分钱,与她合作的女性种植户约有200人。
基于个体朴素认知自发形成的“姐妹担当”,自然比不过各级妇联组织在赋权赋能农村妇女全面发展中的有效引领、自觉创新。
素以石油工业著称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处北纬45度,沃野千里,谷稼殷积,果蔬飘香。进入大庆市,高颜值“巾帼生态小菜园”时有所见:田间地垄阡陌纵横、砖砌篱笆整齐美观、瓜果蔬菜欣欣向荣,见证龙江妇女守好“大粮仓”、不忘“小菜园”的巾帼兴农、稳产保供担当。
在部署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中,黑龙江省妇联一直积极鼓励各级妇联组织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因势利导。在大庆市,因此催生出特色“巾帼生态小菜园”建设。近年,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培育打造出近7000个风景风貌风味交融、颜值产值价值兼具的高效益“巾帼生态小菜园”,一大批勤劳淳朴的女园主在自家房前屋后方寸之地种出“菜园经济”,催生“美丽经济”。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黑龙江的黑土大米,熬粥特别香!”2025年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15名乡村女主播在“巾帼直播间”里热情吆喝,5天实现销售额537万元。这场热闹的直播,正是“村村女主播、乡乡巾话筒”行动的缩影。从制定电商技能提升方案到共建“巾帼直播选品基地”,再到线上培训课程覆盖农产品带货、文旅推广,黑龙江省妇联正致力于让更多农村妇女拿起“麦克风”,把家乡好物卖向全国。
追踪龙江妇女对农业生产全链条的贡献,绕不开依法保障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话题。对此,多年来历届黑龙江省妇联素有作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李慧英常年关注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护议题。她告诉记者,早在十余年前,黑龙江就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全省推广修订性别平等村规民约的省份,而且黑龙江省在地方立法工作中也较早关注这一问题,比如2014年颁布的《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对此即有涉及……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活跃在稳产保供队伍里的龙江妇女,奋战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第一线,是女性对农业生产全链条贡献的典型代表,也是新时代中国女性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全过程的缩影。她们中,不只有岁月的沉淀,更有青春的锋芒,正如参天大树,既有多年老根深埋厚土,也有蓬勃新枝向阳生长。2025全球妇女峰会虽已落幕,但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尚需以行践诺,确保每一位妇女都不掉队。“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活跃在稳产保供队伍里的龙江妇女,必将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第一线,同时渴望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全过程。
“花开中国,千朵万朵,每一个姑娘都是最美的颜色……”一大早旭日初升,抚远市东极广场上就已响起清亮的合唱,“东极之声”巾帼宣讲团的姐妹们手中红旗轻扬,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起用《花开中国》的旋律迎接祖国的第一缕阳光。从“华夏东极”唱响的这歌声,恰似为活跃在稳产保供队伍里的龙江妇女谱写的生动注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