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二十届四中全会! || 长虹卧波

来源: 中国农网 2025-10-21 11:39:55

10月20日,北京阳光晴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了。

这次会议之所以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因为它将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走向有一个系统性描绘,会上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一走向,不仅关乎中国,也会影响世界;不仅表现在国家宏观叙事上,也直接关系到亿万老百姓具体细微的生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会期4天,从10月20日到23日。

回顾历届四中全会,从召开时间上看,多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具体时间大多在9月份,十八大以来的三届都在10月份。

从主题来看,涉及经济发展、党内建设、人事调整等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主题,会议的主题和重要决定也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历届四中全会上,出台了许多对“三农”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

在这会期等待时刻,先跟长虹卧波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届四中全会中的“三农”。

01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

看点:坚定决心,改革提速

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之所以强调“正式”,是因为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拿出了这份《决定》的草案。经过9个月全国各地的讨论、试行,农村形势明显好转。

农业获得丰收,农副产品显著增长,城乡市场十分活跃,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购销两旺景象。

今天,我们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转折”,但真正置身事内,这一转折来得并不容易。

三中全会后,也有人还在争论、观望、迟疑。各地政策落实的情况很不平衡,落实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一些地方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

四中全会吸收各方意见,总结经验,对草案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传递改革的坚定决心

农村改革由此提速。《决定》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其中“社员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应予鼓励扶持”等,为日后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废除统购派购制度,埋下了伏笔。

会上总结的许多经验,“一定要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按照群众利益办事”“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农业的负担能力”等,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

图片

02

1985年9月,十二届四中全会

看点:“七五”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前半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时期之一: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经济改革拉开序幕。

然而到1984年底,出现“经济过热”迹象,工业增速过快,投资猛增,物价上涨。

通过制定“七五”计划,加强宏观调控、为改革创造稳定环境,成为十二届四中全会的重要任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

每个五年规划(计划)面临的形势、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时而异,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和重要经验。

即将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将讨论研究“十五五”规划。

1985年制定“七五”计划时,正值新旧体制转轨的过渡期,我们还在为实现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全力奋斗;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十四五”的丰硕成果上,展望“十五五”的光明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正是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规划(计划),铺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展现的长远眼光、战略定力,中国人民秉持的长期主义、实干精神,令世界瞩目。

03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

看点:执政能力建设,“两个趋向”判断

十六大首次提出“执政能力建设”命题,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其作为中心议题。

过去讲党的建设,比如1994年9月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就是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这几个方面,现在加了一个能力建设。

迈入新世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显得尤为紧迫。这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这次全会,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判断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农业农村农民,如何以“剪刀差”形式,为我国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已无需赘述。80年代后期,伴随改革重心的转移,城市经济高歌猛进,“三农”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90年代至本世纪初,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工农矛盾与干群关系日益紧张。

“三农”问题的严峻性,直接反映到粮食生产上。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创造5.1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连续5年下滑,到2003年锐减到仅有4.31亿吨。

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已经刻不容缓。

“两个趋向”的判断,为扶持“三农”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时期,我们明确“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是“重中之重”,确立“三农”的基本方略是“城乡统筹”,强化对“三农”的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

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时隔18年后再次回到“三农”领域,并一直锁定至今。

此后,全面取消农业税、建立农业补贴、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农村教育、医疗、社保,“三农”发展迎来“黄金十年”。

04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

看点:依法治国,法治护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意味着,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18个年头之后,法治中国建设迈入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步入新时代,各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需要处理好改革决策与法律制定之间的关系。群众对立法的期盼,也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一进程中,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明显提速。

细数这些年出台的涉农法律,数量众多、覆盖广泛:

新制定出台的,有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黑土地保护法等;

修订或修正的,有种子法、畜牧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动物防疫法等等。

图片

其中,既有乡村振兴促进法这样的综合性、基础性大法,也有粮食、土地、农产品等各个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光种子法就修订了数次,足见新时代立法工作的高质量、精细化导向。

法治护农,振兴春风吹绿原野,九州迎来连年丰稔。

05

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

看点:乡村治理转型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绘制了“路线图”。

“共建共治共享”,这是我们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又一次升华,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逐步恢复乡(镇)建制,实行政社分开,推行村民自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维系了乡村社会有序运行。

但随着城镇化加速,农村变了样: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老人越来越多,产业结构也在调整,新行业、新业态涌现,利益关系更复杂……这时候,光靠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已经不太“灵”了。

十九大以来,我们将乡村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统一谋划,建立健全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图片

“治理”取代“管理”,一字之差,意思大不一样。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村里的事农民自己商量着办,社会组织也参与进来,一起想办法;讲法治、讲德治,讲乡规民约、讲人情事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乡土社会。

这一治理转型效果明显。各地探索出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实在管用的办法,文明新风激荡希望的田野,乡村社会充满活力更加有序。

从农村改革到五年规划,从执政能力建设到依法治国——四中全会一次次在关键节点,推动中国稳步向前。

即将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将延续这一传统,为“十五五”规划落笔定调,续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