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10-22 17:20:57

三农快评
一对河北夫妻自驾去内蒙古看草原秋景,回来时捡了一后备箱的土豆、洋葱、大白菜,约有500斤。网友直呼“赚麻了,整个冬天的菜钱省了”。原来,这些被遗漏的蔬菜都是因为品相差、个头小,不够商品标准,农户自己捡拾又不合算。如今,“在内蒙古捡土豆”话题火爆全网,播放量突破一亿次。
在秋收后的庄稼地里捡漏,是以前农村常见的景象,叫“捡秋”,又叫“拾秋”,既能让捡的人获得一点收益,又能“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内蒙古作为全国土豆主产区之一,年产量约600万吨。大型机械秋收后,田间常会遗留大量小土豆或“漏网之豆”,如果无人捡拾,这些土豆来年只能化作肥料。内蒙古多地农户也习惯在机械化采收后开放农田,允许他人捡拾。对于许多城里人来说,不仅能免费捡到土豆,更重要的是享受劳动的乐趣、丰收的喜悦。在机械化收割主导的今天,亲手刨土豆,让游客增加了对自然的感知力。那些装满后备箱的土豆,最终可能变成餐桌上的美味菜肴;“蹲在田野刨土”的纯粹快乐,成为都市人对抗焦虑的精神补给。正如网友所言:“沾在衣裤上的尘土,是这个季节最特别的旅行印记。”
而“捡秋”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给乡村带来了人流。有农户算过一笔账:游客捡拾后往往还会购买其他土特产,或通过社交平台宣传当地农产品,让当地的农产品更加好卖。此外,部分地区尝试“捡土豆+旅游体验”的多元化经营思路,如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学校组织研学活动,让学生到农户家里体验捡土豆,每人收费79元,费用直接给到农户,每个孩子还能带走5斤土豆。79元的体验费,其中既包含劳动体验价值,也包含教育价值,农户的收益也相当可观。锡林郭勒盟文旅部门借势推出挖土豆线路,配套烤土豆体验;太仆寺旗举办“捡秋薯乐汇活动”,包括田野寻宝、亲子趣味活动等;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学田会村正在酝酿融合采摘、研学、旅游为一体的项目。这实现了“农业资源合理化利用”,把田间地头的“漏网之豆”变成了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内蒙古的“捡秋”,实现了资源利用、农民增收与游客体验的三重升级,也是文旅融合的新尝试。“捡秋”的老传统焕发新机,捡起的不仅是田间遗落的果实,更是人与土地的久违连接;它带来的不仅是游客的欢声笑语,更是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电动车“新国标”多重升级,守护百姓出行安全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中文版全部翻译完成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3个月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
“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的体育情缘
数智健康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健康创新路径
王小洪在山东和江苏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
奋楫扬帆,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善作善成
四川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美国单日上千航班取消 政府“停摆”或致航空运力削减20%
第八届进博会丨专访:期待进博会推动斯中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访斯洛文尼亚国民委员会主席洛特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