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霜果香千年 曹州耿饼续新篇

来源: 农视网 2025-10-24 21:49:12

10月23日,霜降。秋冬交替的节气,为鲁西大地带来了制作曹州耿饼的黄金时节。在菏泽鲁西新区丹阳街道耿庄社区,耿佰起与张玉芬夫妇家中,一年一度最甜蜜的忙碌如期而至。他们将把六千余斤柿子,做成驰名数百年的地方名产——曹州耿饼。

10.24 1-1、.png

耿佰起细致甄选优质镜面柿,操控自制旋皮机娴熟去皮,金黄柿皮划出优美弧线,将去皮柿子整齐晾晒在楼顶棚箔上,层层叠叠的果实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从生产队时期学手艺至今,咱社区几百年的耿饼制作技艺不能丢!”耿佰起的话语里,满是对这门非遗技艺的坚守。

10.24 1-2.jpg

曹州耿饼,因产于古曹州(今菏泽)丹阳街道耿庄而得名,其制作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这枚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霜果”,正如清人王士祯诗句所赞:“亳都柿胜紫花梅,玉雪中含琥珀胎”。据《曹州县志》记载,其因产于古曹州城东耿庄而得名,以镜面柿为正宗原料,自明代起便驰名全国,成为进献朝廷的“贡品”。菏泽种植柿树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盛于唐宋明清,赵王河两岸曾是柿树的集中分布地,以桂陵为中心的柿林最盛时达五万株,“出城东进耿氏园,二十五里不见天”的盛况流传至今,“桂陵柿叶”更被誉为曹州八大景之一。

历经千百年积淀,曹州耿饼形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的制作工艺。从选果、旋皮到晾晒、上堆、过风、成形,七八道工序环环相扣,每一步都需精益求精。晾晒作为关键环节,需将去皮柿子置于钢丝网上晾晒15天左右,期间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翻身”,避开高温和阴雨天气的影响。上堆长霜时,每日需拨开果实通风排湿,最后人工捏成饼形入缸自然起霜,方能成就这枚“霜厚无核、味醇凉甜”的佳品。“四五斤优质柿子才能出一斤耿饼,慢工才能出细活。”耿佰起介绍,如今优质耿饼售价可达七八十元一斤,堪比高端肉制品,其价值源于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

10.24 1-3.jpg

在传承中创新,是曹州耿饼焕发活力的关键。耿佰起一家用手电转改造的旋皮机,将加工效率提升一倍,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适应了现代生产需求。这枚小小的饼果,不仅承载着文化记忆,更蕴含着丰富营养——富含甘露醇、黄铜苷、维生素C等成分,肉质细软、入口成浆,耐存不变质的特性让其成为跨越时空的美味。

从秦汉时期的初植到唐宋的繁盛,从明清的贡品到如今的非遗瑰宝,曹州耿饼的传承之路,是菏泽传统文化绵延发展的生动缩影。如今,在耿佰起等传承人的坚守下,这门古老技艺正以新的姿态焕发活力,曹州耿饼早已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份穿越古今的乡愁记忆,一种融入手艺生活的文化传承。

10.24 1-4.jpg

漫步桂陵故地,虽不见当年“二十五里不见天”的柿林盛景,但一枚枚金黄的耿饼,依然延续着“桂陵柿叶”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醇香,成为鲁西南大地文化自信与产业振兴的鲜活注脚。

记者:赵晗

通讯员:马学民 赵忠宇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