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明网 2025-10-26 14:06:01
作者:肖嫣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晓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秋冬时节,一股冷空气袭来,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让许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像坐了“过山车”一样波动起伏。这并非偶然,而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健康信号。理解背后的原因并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是守护心脑血管健康的关键。
低温为何会导致血压“飙升”?
从生理机制来看,寒冷天气对血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血管收缩效应,人体为维持核心体温稳定,会自动收缩体表血管,就像给水管“缩口”,心脏需要更大压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其次,低温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进一步加速心跳、收缩血管,形成“血压升高-神经兴奋”的恶性循环。
再者,冬季出汗量减少,若仍保持夏季的食盐摄入量,易造成体内钠元素和水分滞留,血容量增加,进而推高血压。最后,寒冷天气让多数人减少户外活动,“猫冬”模式导致运动量下降,不利于体重控制和血压稳定。
冬季血压失控的潜在风险
持续波动的血压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持续性冲击”。从临床案例来看,冬季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主动脉夹层等急症的发病率较其他季节升高。因此,稳定冬季血压,是预防这些致命事件的“前沿阵地”。
六大核心策略守护血压稳定
结合临床诊疗经验,我们为高血压患者总结出冬季血压管理的“六大核心策略”,涵盖保暖、监测、用药、饮食、运动、心态等关键环节,患者可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
策略一:保暖御寒,抓住重点
冬季保暖需重点守护“三门户”:头部(散热快,戴帽子)、颈部(血管丰富,系围巾)、脚部(寒从脚起,穿暖袜)。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是不错的选择。
特别提醒,清晨起床时要遵循“三个一分钟”原则:睁眼后先躺一分钟;坐起后在床边停留一分钟;床边腿下垂一分钟再进行穿衣、下床等活动,给血管和心脏充足的适应时间。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出门前可在门厅等过渡区域停留一会儿,逐步适应外界温度,严寒天气尽量减少清晨、夜晚外出。
策略二:严密监测,掌握动态
冬季建议增加血压测量频次,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早晨测量应在服药前、排空膀胱后进行;晚上测量选择睡前,同样需静坐后操作。测量时建议取平均值记录,同时标注测量日期、时间、心率及身体状态,建立个人“血压日记”,复诊时可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需特别警惕“晨峰血压”,清晨6-10点是血压的“魔鬼时段”,此时血压易出现高峰,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若测量发现收缩压持续超过160mmHg或舒张压超过100mmHg,或伴随头晕、头痛、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暂停活动、静坐休息,若症状无缓解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策略三:规范用药,切勿自调
临床中常见患者因冬季血压升高自行加药,或因感觉无不适擅自停药,这些行为均存在极大风险。高血压治疗需遵循“长期规律”原则,降压药需每日按时服用,即使血压达标也不可随意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跳升高,引发严重并发症。
若发现血压持续偏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而非自行调整药量或换药。医生会根据患者冬季血压特点、基础疾病、用药史等综合评估,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策略四:饮食调养,清淡为本
饮食管理是血压控制的重要环节,冬季尤其需注意“控盐补钾”。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除了烹饪时少放盐,还需警惕“隐形盐”,如咸菜、酱油、腊肉、香肠、方便面调料包等加工食品,这些食物中钠含量较高,过量食用易导致血压升高。
同时,应增加“高钾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猕猴桃、土豆、菠菜、芹菜等,钾元素可促进体内钠元素排出,帮助调节血压。此外,冬季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去皮禽肉、豆制品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策略五:科学运动,择时而行
冬季运动首先要选对时间,避开清晨低温时段和夜晚寒冷时段,最佳运动时间为上午10点后或下午,此时气温相对较高,阳光充足,更适合户外活动。若遇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可转为室内运动,如打太极拳、练瑜伽、走跑步机、做健身操等。
运动前需充分热身,待身体微微发热、关节活动开后再开始正式运动,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运动强度以“温和适度”为宜,以运动后感觉全身舒畅、微微出汗为宜,避免突然发力、憋气的剧烈运动。
策略六:平和心态,规律作息
冬季光照时间缩短,部分人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而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血压。
日常可通过听音乐、读书、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此外,需严格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酒精会刺激心脏、影响血压稳定。
总结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对天气骤冷,是一场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的健康保卫战。请牢记 “保暖是基础,监测是眼睛,用药是核心,饮食运动是两翼,平和心态是保障”。通过这六大策略的综合管理,您一定能将血压稳稳地控制在理想范围,平安、健康地度过每一个寒冬。
[ 责编:张梦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