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良”到田头 丰收有奔头

来源: 新华网 2025-10-28 14:30:31

金秋时节,丰菽遍野。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兴福镇,豆田里一片忙碌,大型收获机车往来穿梭,运粮车不时从地里开出。兴福镇农民魏晓旭站在田埂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我第一次种黑豆,一共26公顷多,预计每公顷产量在6000斤以上。”魏晓旭熟练地剥开豆荚,展示着颗粒饱满的豆粒。他告诉记者,按当前市场价计算,每公顷纯收入能达到5000元,“今年这收成算是稳了”。

黑豆高产,背后是科学技术的支撑。魏晓旭说,深松土壤、分层施肥、精量播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还是第一次集中使用这么多的种地良法。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站长李智慧介绍,这片地还采用了大垄密植方式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机械减损收获等技术。“尤其是大垄密植技术,使黑豆亩株数从1.2万增至1.8万,这是高产的关键。”

近年来,在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的结合正成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谱写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壮丽画卷。

在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一块玉米地里,一台大马力机车牵引着液压翻转犁正在田间作业。所到之处,被翻到地面的泥土黝黑发亮,被粉碎后的玉米根茬和地表泥土一起被翻到深处。

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负责人李昂诚介绍,秋收后到封冻前时间短,小型农机马力弱、效率低,垦区机械化水平高,大型农机具充足,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秋整地已经连续进行了20多年。

“春翻秋翻,垧差一千。”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赵新刚介绍,以前周边地方农民受制于机械力量限制,都在春季整地,但春季整地容易导致播种推迟,影响产量。近几年随着垦地合作的深入开展,农村进行秋整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一到整地季节,就有地方农民自发来我们这儿观摩学习,现在农村进行秋整地也越来越常态化。”种植户李丹丹指着一群站在地头的农民说。

在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推土机轰鸣,平地机穿梭,一组现代化农机集群正协同开展格田改造作业。各类机械有序配合,按照减埂、扩池、平地等标准化流程重塑农田格局。

“秋收后到大规模降雪前,是进行农田改造的黄金施工期,我们正抓紧时间实施高标准作业。”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海龙介绍,这次格田改造创新运用北斗测量仪与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使土地平整精度达到厘米级,以防止格田扩大后造成的水肥不均。“小格田改造成大格田,池埂变少,有效种植面积增加,农机作业也更便利。”李海龙补充道。

改造成效在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赵龙的田地里得到充分体现。他告诉记者,从2017年至今,他陆续将600多亩水田中的450多亩进行改造,140多个3到5亩的小格田整合为现在26个平均约17亩的标准化格田,有效种植面积共增加了10余亩。“现在每年水稻总产量比2017年改造前增加了10000多斤,我打算在未来两年内,将剩下的100多亩地全改成大格田。”赵龙说。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