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人均确诊」的「强迫症」,到底是咋回事?

来源: 科普中国、健康中国、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众号 2025-10-28 15:23:15

看到红点就忍不住想点,衣柜里的衣服要整齐划一,朋友圈要九宫格,出门时手机电量不足100%不能忍!出门总觉得门没锁好……生活中,你是不是有过类似的“小执念”?

很多人或自嘲或调侃,说自己有强迫症。但其实,真正的强迫症是一种高度致残的心理疾病,被称为“心理癌症”,真实的情况比你想象的可怕多了。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终身患病率为1%-2%,并有近10亿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症状。

简单来说,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分为两部分:

强迫思维:脑子里反复出现一些想法、画面或冲动,比如“手脏了”“门没锁好”“会不会出事”。患者知道这些想法没道理,但就是甩不掉。

强迫行为:为了减轻这种焦虑,患者会采取一些重复动作,比如反复洗手、检查、计数。做完一遍会暂时安心,但很快焦虑又回来,于是再次重复,就像掉进了死循环。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强迫症,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此外,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如亲人去世、工作学习的压力等,也可能触发或加重症状。

强迫症会有哪些表现?

强迫症的症状多种多样,根据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最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对污染和脏物的恐惧、不自主地回忆过去经历的某件事件和反复想象发生了某件事件,对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担忧以及反复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冲动要采取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和行为等。

常见的强迫行为则有反复清洁、检查、计数、排列物品,以及按照固定不变的顺序和内容来完成某些活动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强迫行为,有些人可能只经历强迫思维。

1分钟自测:你的“强迫”是习惯还是疾病?

参考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简化版初步自测(注:自测结果不能替代专业诊断,仅作参考):

过去两周内,是否有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想法/冲动,让你感到焦虑?(如担心污染、害怕出错、反复想无意义的事)

是否会通过反复做某件事(如检查、清洗、计数)来缓解焦虑,且每天花费超过1小时?

这些想法或行为是否影响了你的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比如因为反复检查迟到,或因怕“弄脏”拒绝社交)?

你是否曾试图抵抗这些想法/行为,但大多失败,且抵抗时焦虑会加重?

如果以上4个问题中,有2个及以上答案为“是”,并且这种状态已经持续超过1个月,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精神心理科或心理咨询机构咨询。

强迫症治疗,到底“药”“不药”?

面对强迫症的治疗,很多患者和家属也会“强迫纠结”:反复询问医生“能不能好”“怎么治更好”“是不是只吃药就能好”“不吃药能不能好”等各种问题,以求得心理上的确定感。

首先,对这个病需要有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在开始治疗前需要接受全面综合的评估。此外,在强迫症的治疗中无须“强迫”。《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指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均是强迫症的有效治疗选择。

药物治疗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治疗资源。

一般来说,在强迫症状较重、共患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既往用药疗效良好、不能配合或者无法获得心理治疗(这里并不是说能做心理治疗就不选药物治疗,很多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既往单用心理治疗效果不佳以及愿意采用并且可以获得药物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

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医生通常会综合推荐标准、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个体症状特点、个体经济要求及用药偏好等多方面进行权衡。

目前抗强迫的一线治疗药物为SSRIs类药物(包括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等)。二线治疗用药包括氯米帕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三线以及增效治疗药物包括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阿立哌唑、氟哌啶醇、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和帕利哌酮等。同时,其他精神科药物,例如苯二氮䓬类也常作为治疗起始阶段的增效用药。

心理治疗也有效

结合药物治疗相关介绍,心理治疗也是强迫症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讲,针对症状严重程度较轻且愿意接受心理治疗、治疗过程中能很好配合并完成家庭作业的患者,心理治疗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在强迫症的心理干预方面,循证依据最为充分的治疗方案——认知行为治疗,其中最常使用的为暴露与仪式阻止疗法(ERP)。

ERP治疗理念是基于对强迫症病因学的理解而产生的。ERP认为强迫行为是为了缓解强迫思维导致的焦虑或痛苦而采取的中和行为;因此,ERP治疗旨在打破强迫症个体的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练习过程中,个体要在不实施强迫行为的情况下,逐级暴露在触发强迫思维及诱发焦虑的情境中。ERP是让患者尝试不做强迫行为,学会忍受焦虑,提高焦虑的耐受性,并逐渐改变强迫思维、学习到新观念的过程。ERP通过减少强迫症状,逐渐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但需要注意,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