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思南融媒体中心 2025-10-28 18:06:02
清晨的白鹭湖畔,薄雾尚未散尽,香坝镇的千亩茶园已迎来忙碌身影。茶农们指尖翻飞间,带着晨露的茶芽落入竹篮,不远处的各大茶厂内,杀青机轰鸣作响,富锶茶香弥漫山谷。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核心区、思南县重点茶区之一,香坝镇近年来以生态为基、创新为翼,培育起涵盖多企业、全链条的茶产业集群,让“一片叶子”成为带动1.5万余人次务工、年产值超3100万元的“黄金产业”。
集群筑基:闲置资产变身产业高地
香坝镇的茶产业崛起,始于对闲置资源的精准盘活与企业集群的精心培育。在老君山村,由闲置农贸市场改造的贵州万露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内,“松道艷茶”品牌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2019年,镇村两级精准对接市场,推动村集体以闲置农贸市场入股,成功引进该企业,将“沉睡资产”转化为集种植、加工、研发于一体的产业基地,2025年上半年便实现产值2218万元,发放工资103万元。
与此同时,全镇已培育起多元化产业主体:思南锌硒锶晏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董家山村建成600亩福鼎大白茶叶基地,其香坝加工厂2025年春茶季日均采收茶青1万斤,春茶产值达640万元;另有3家骨干茶企、1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家村集体合作社扎根山间,6条加工生产线日夜运转,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产业格局。如今,全镇1.8万亩连片茶园中,1.2万亩已投产见效,从老君山到香草坝,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茶仓”。
模式创新:三方共赢激活发展动能
“以前土地流转只拿租金,现在管护采摘双增收,一亩茶园能挣五千多!”香草坝村茶农的话,道出了香坝镇模式创新的成效。针对早期产业管护难、农户收益低的问题,镇里率先在“松道艷茶”基地推行“反租倒包”模式,将860亩茶园返还农户管护,企业专注加工销售,独芽70元/斤、一芽一叶15元/斤的收购价,让农户收益较单纯流转增长十余倍。
为破解茶青采收季节性瓶颈,“村企合一”模式接续发力。由村集体统一筹工采收、集中收购茶青,再对接茶企销售,企业按比例支付酬劳。这一模式既为思南锌硒锶晏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又让村集体积累稳步增长,2024年全镇通过该模式带动930余人就近就业,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共赢。
多维赋能:全链升级拓宽价值空间
香坝镇的茶产业早已跳出“种茶卖茶”的传统路径,在政策、科技、产品的多维赋能下实现全链升级。资金支持上,近五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衔接)资金457.4万元,精准用于茶园提级、车间改造等关键环节,2024年220万元资金更是重点提升了大宗茶和黄金茶加工能力。
科技与研发为产业注入新活力。依托有研集团对口帮扶,3家骨干茶企升级为“种植—加工—包装”全链条生产线;企业主动攻关,开发出翠峰、毛峰等传统品类,更延伸出茶叶面膜、茶叶面条等深加工产品——松道茶叶面自投产以来备受青睐,每年年产值可达80万元以上。该公司则聚焦品质提升,通过杀青、理条、脱毫、提香等标准化工序,让富锶茶叶的鲜爽口感得以完美保留。
全域拓市:茶香远飘连接内外市场
“线下有实体店,线上有云订单,我们的茶还卖到了国外!”思南锌硒锶晏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香坝加工厂负责人向聪杰的自豪,源于香坝镇构建的全域销售网络。线下,全镇在江苏、湖南、广东等省布局多家代理实体店,依托白鹭湖景区打造采茶体验点,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茶文化;线上,“松道艷茶”“老君山”等品牌入驻农村淘宝、832平台等,2025年上半年线上销售额占比已达40%。
更令人振奋的是,香坝茶香已飘向海外。该公司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产品远销中亚五国、东盟及非洲市场,2025年外销订单预计达1000吨,创汇1570万美元,让白鹭湖畔的生态好茶走向世界舞台。
从闲置资产到产业集群,从单一种植到全链融合,从本地特产到国际名片,香坝镇以茶为媒,在8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了生态振兴的答卷。如今,这片富锶土地上的茶香愈发醇厚,正滋养着更多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