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5-10-29 11:08:03
三月荔枝红,五月芒果香……全年佳果甜。
海南凭借独特的热带气候优势,不仅孕育出荔枝、芒果、凤梨、哈密瓜等早熟佳果,更让榴莲、红毛丹、燕窝果等高端热带水果掀起消费热潮。作为我国热带水果的主产区,海南正以“种得好、卖得远、故事响”为突破口,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落下热带水果产业的独特笔墨。
科技破题:从“靠天收”到“精准种”,筑牢品质根基
“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不但节省人力,还能实现节水节肥。”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荔枝协会会长肖植玉介绍道。在海口秀英区永兴镇建中村南岛基地,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害虫物理消杀设备、飞防植保作业等高科技耕作场景随处可见。如今这种“科技范儿”的种植模式,已成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新常态。
针对不同水果的生长特性,海南因“果”制宜打出“科技组合拳”。三亚、乐东等榴莲种植基地创新采用“海鲜有机肥”技术,将废弃虾壳、蟹壳加工成有机肥料,不仅改良了土壤,还有助于提升榴莲的品质。陵水雷丰芒果合作社推行“27片叶养一颗果”的精细化管理标准,通过控制叶片数量保证养分集中供给,提升芒果出肉率。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燕南妃燕窝果种植基地引入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遮阳网,利用低喷+高喷模式灌溉,有效减轻高温对燕窝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除了用心种植、精心管护之外,海南还积极引进和自主选育新品种,选送水果种子进行太空育种。2024年9月27日,海南盛大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寿桃”蛋黄果等7种热带优质水果种子到太空“出差”,目前在琼海市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的一块试验田里茁壮成长。此外,还利用农业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AI智能分选线等先进设备,提升果园管理和水果分拣效率。
从“化学农业”到“生态农业”,从“经验种植”到“智慧农业”,科技正让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市场突围:从“本地卖”到“全球送”,激活产业价值
“今年种植的3000亩金菠萝喜获大丰收,深受北上广等大城市消费者的青睐。”乐东尖峰金菠萝种植基地负责人吴鑫言语间满是自豪。如今,海南热带水果已构建起“国内冷链+国际海运”双流通体系,实现“枝头鲜”直达“舌尖甜”。
在国内市场,海南依托“海南鲜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了“海口火山荔枝”“三亚芒果”“东方哈密瓜”等一批特色品牌。海口火山荔枝推出“荔枝认养”“云采摘”等创新营销活动,带动品牌溢价超30%。澄迈作为海南凤梨产业最大的原产地,正积极打造凤梨“金色产业”,推动海南凤梨从“散装售卖”迈向“品牌化运营”。
在国际市场,海南借助自贸港政策优势,不断扩大热带水果“国际朋友圈”。2025年2月,满载着45吨哈密瓜的货车在东方西域花果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发车,这些哈密瓜的最终目的地是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也标志东方哈密瓜开启国际化销售之路。三亚榴莲通过RCEP关税优惠政策进入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填补了国产榴莲出口的空白。
此外,海南企业和监管部门联手构筑保鲜链,如海南联越贸易自主研发“气调锁鲜”包装技术,将荔枝保鲜期延长至20天;海口海关开设水果绿色通道,实行预约查验、优先通关,并推进“云签发”“远程属地查检”等模式改革,让出口手续更加便捷。数据显示,2024年,海南出口水果1.62万吨,比上年增长192.90%,出口额2.05亿元,比上年增长99.08%。
文化赋能:从“卖果子”到“讲故事”,提升品牌内涵
“一颗荔枝,不仅是水果,更是火山文化的载体。”如何解读好荔枝所承载的火山文化故事,是海口在打造特色荔枝品牌之路上的一大发力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海口积极推出荔枝文化节、荔枝主题采摘节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观火山石古村落、品尝荔枝酒等衍生产品。这种“产业+文旅”的模式,让海南热带水果跳出“单一农产品”的定位,成为传递海南文化的“活符号”。
在保亭,当地通过举办红毛丹火红丰收季、推出“红丹丹”IP及系列文创产品、开展研学与农耕健康跑活动,将黎族苗族文化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带动民宿、餐饮增收。此外,还以2025年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建设为契机,推出“中欧红丹丹”全新形象拓展中外交流,实现从“枝头甜”到“潮头红”的跨越。
从火山荔枝到红毛丹,海南正以文化为纽带,让热带水果从“单品销售”升级为“IP打造”,让每一颗果子都承载更多“海南味道”,成为宣传海南自然优势的“活招牌”。
如今,海南农业正锚定热带特色高效发展方向,持续扩大热带优异果蔬种植规模,优化产业布局。从科技筑牢品质根基,到市场拓宽发展空间,再到文化提升品牌内涵,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转型之路仍在向前延伸——这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记者 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