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综合中国新闻社、南安市融媒体中心、农民日报等 2025-11-01 10:51:04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10月24日,农业农村部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
“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该如何发展?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发力?有没有可以研究学习的好做法?部党组扩大会议干货满满,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部党组会议强调,要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其中,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我国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生态转型为底色、标准构建为支撑、品牌赋能为抓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构建起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体系框架。
比如内蒙古敖汉旗的敖汉小米,当地自主研发出“谷子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改良谷子条播为精量穴播,优化谷子抗除草剂品种,谷子收割全程使用机械化操作,推动谷子种植成本每亩节本增效达到700元以上;为了保证种植效率,当地还应用了一系列科技监管手段,植保信息化平台、自动监测设备、智能化土壤墒情监测站等一系列智能化手段,助力农户生产;在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每一粒产自敖汉的小米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2013年,敖汉旗提出区域公共品牌“敖汉小米”的理念。经多年经营,目前“敖汉小米”品牌价值达282.41亿元(人民币)。

(图为当地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太空育种试验田的数据指标;图源:中新网 侵权删)
走进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动动手指点击手机屏幕,就能对大田进行水肥一体化精准喷灌。这里开展了“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单产提升试点,实现了“北斗”播好一粒种、“智慧”管好一片田、“北斗+智慧”收好一粒籽,这里的玉米播种出苗率均达95%以上,与常规种植相比,亩株数可以增加1000株以上。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部党组会议强调,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强化重点区域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2025年,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目前,我们已经累计识别帮扶近70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的风险,其他的也都落实了相应的帮扶措施;脱贫人口的“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的,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这几年一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这几年脱贫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增速......这些成果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 “十五五” 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仍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任务,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前提。
走进“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显著:村干部带头讲好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用好十八洞村独特的民族文化,构建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年轻夫妇主动扛起了帮乡亲们直播带货的担子,把村里的好东西送到更远的地方;建立青少年研学基地,成立十八洞村片区发展公司,贴心设置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搭起“鹊桥”解决农村光棍问题......在前几天的十八洞村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仪式上,现场发放分红款100万元,惠及全村249户997名村民。

(现在的十八洞村;摄影:石林荣)
在“黄河拐弯处”——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5年过渡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重点对象,严格落实 “脱贫不脱政策”,实行网格化管理;搭建 “幸福家园大讲堂”,让老百姓听孝道故事、学政策法规、聊安全常识;设立了“爱心美德公益超市”,通过积分量化方式,激励村民做好事、争当文明户;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流转农户的土地,建立了张庄村肉牛养殖场、张庄鞋业加工厂、张庄村净菜加工厂,还成立了张庄村农副产品销售公司,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张庄村现貌;图源:受访者供图)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部党组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这几年,各地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重塑了农村人居环境,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走进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平坦的水泥路环绕着一望无际的稻田,水渠贯通,稻浪翻滚。近些年,借着九台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美丽”工程的东风,红光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水稻相关产业作为村里的核心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打造以“九台贡米、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稻田画,修建栈道、观景平台和景观小品,发展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九台区红光村稻田公园;图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 侵权删)
在浙江安吉鲁家村,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串起了沿途十多个特色家庭农场。二十年前,“千万工程”开启了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鲁家村也脱去旧貌换上了新颜:村子实施“村庄美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村组亮化、水源净化”等“五化”工程,完成“一湖三中心”(鲁家湖、游客集散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基础建设;坚持“环境造就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了“公司+村+家庭农场”共建共赢的经营模式;把一二三产业进行共融,把生活、生产、生态串起来一同发展,用活了全村的生态、土地等资源......如今的鲁家村,村民变股东,人人拿“三金”(租金、薪金、股金),绿水青山真真切切地转化成了金山银山。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部党组会议强调,要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成果。
今年3月及5月,农业农村部先后公布了两批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清单,从粮油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耕地建设与质量提升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防灾减灾等多方面着手,汇总形成了一系列重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目前,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的惠及面、覆盖面越来越广,制度体系也越来越成熟完备。

明亮宽敞的店面、品类繁多的农业物资、多元化的服务项目……走进福建泉州南安市多个乡镇的街道上,一座座集农资供应、日用百货销售、农产品购销以及快递物流配送等“4+N”全方位服务于一身的供销社惠农综合服务中心涌现。为更加精准地满足当地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对多样化服务的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南安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还建设了一批分布在南安各乡镇的庄稼医院,引进多家中大型连锁品牌商超入驻供销社门店,建立益农福农惠农联合运营中心,推动“数字供销”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走深走实,在市供销社的支持下,分散的小农户得以对接大市场,农产品销售及进城通道得以打通,催生出了产销无缝对接的新模式。

(图源: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面,目前全国多省都已相继发布政策文件,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单产带农户,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统筹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补强粮油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推广龙头企业引领型、合作社带动型、家庭农场辐射型模式,服务带动小农户提单产;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支持1000个重点监测主体种好试验田,再遴选一批生产先进、规模适度、绿色高产、装备配套、效益良好的经营主体开展良种选育、技术推广、农机作业演示等试点示范;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动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参与大面积单产提升,率先落实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集成推广智能化、精准化增产技术模式......“十四五” 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粮食产能稳步提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为中国 “三农” 工作指明了方向,10月24日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细化部署为“三农”工作捋顺了思路。“十五五”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各地成功案例中总结发展经验,锚定农业强国目标,乘势而上、久久为功,让农业更兴旺、农村更宜居、农民更富足。
编辑 | 赵宁宁
主编 | 张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