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李明:出题的是疾病,做题的是医患双方

来源: 光明网 2025-11-03 18:06:02

秋日的午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门诊的喧嚣渐歇,在结束当日最后一位患者的问诊后,李明依然在梳理患者资料,考虑后续治疗方式。从医二十余年,这位胃肠外科医生的手无数次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带来希望,也曾轻轻拍过他们肩头给予安慰。

作为胃肠外科主任,他推动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优化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他常挂在嘴边的“出题的是疾病,做题的是医患双方”这句话,更道出了他对这份职业最朴素的理解。

一次顺理成章的选择

“我的母亲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从小我可以说是在医院里长大。”聊起从医初心,李明的思绪回到童年。母亲的工作总是很忙碌,放学没有人接,他就在医院里度过点点光阴,耳边是护士站的呼叫铃声,眼前是穿着白大褂的叔叔阿姨忙碌的身影。“那时候觉得医生特别神气,他们进手术室时的样子,总带着一种‘能解决问题’的神秘感。”

这样的经历让“当医生”成了李明最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理想。尽管在高三时曾短暂考虑过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念头,但家人和老师的一番话,还是让他回到了最初的方向。后来,在医院的实习轮转期间,李明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尽管母亲是内科护士,欣赏内科医生“引经据典”的渊博,但李明更喜欢外科的直接。“可能我还是喜欢动手,喜欢痛快地解决问题。”他笑着说。

学医意味着永远都在学习的路上,每天都有新药物、新技术、新理念涌现,真正入行之后,李明才知道白大褂的“神气”背后是各种各样的挑战。知识体系在更新,疾病越来越复杂,诊治手段也越来越多。如今医生往往更专注于某一种疾病,就李明所在的胃肠外科而言要学的东西就有很多。

在他看来,胃肠外科面对的疾病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肉蛋白摄入增加,运动量却减少,因此这类患者逐年增多。“所以,每当看着患者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重获健康,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

一个必须革新的诊疗模式

2025年初,李明调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第一件事就是推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落地。

MDT是指由多个相关科室的医生共同组成团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传统诊疗模式下,患者常是外科看完跑内科,内科看完找放疗科,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MDT则是把相关科室医生聚到一起,给患者“一站式”解决方案。

“MDT并不是简单的‘开会’,是让患者、医院、医生都受益的‘三赢模式’。” 李明解释,对患者而言,不用反复奔波,能提前知道“什么时候手术、什么时候化疗”,心里有底;对医院而言,整合了诊疗资源,提高了救治效率;对医生而言,讨论病例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外科医生能了解最新的放疗方案,内科医生能掌握手术适应症。“大家取长补短,实现多个科室专家在病房里‘围着患者转’,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

推动这个模式的难点主要是让不同科室的医生打破“各自为战”的思维,好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早已有基础,不仅开展过类似讨论,还在许多全国性的MDT比赛中获奖。

今年3月,医院首次MDT病例讨论启动,作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MDT的负责人,李明每周都会有半天时间雷打不动地与其他科室医生进行会诊。“我们主要针对疑难病例,把放疗、化疗、手术等手段‘排兵布阵’,制定整套方案。”目前,这种模式已让不少患者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

同样是在今年,一位年过八旬的直肠癌患者,因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被多家医院“婉拒”后找到了李明。通过院内心内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科等科室联合评估,认为可以一试。最终,手术顺利完成,老人术后恢复良好。李明的底气,正是来自多学科诊疗模式。

一份值得坚守一生的职业

“出题的是疾病,做题的是医患双方。”这是李明在发表的文章中写到的话,也是他对医患关系的核心理解。在他看来,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疾病才是共同的敌人,只有互相配合好,才能战胜它。

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有一位结直肠癌的患者让李明印象深刻。“我们挺聊得来,至今还是朋友,每年会见几次面。经过综合治疗,他现在恢复得很好。”最让他感动的是,对方在准备备孕时专门来咨询了他的意见。“当时我建议他多等一段时间,后来他在术后六七年时要了小孩,孩子非常健康。”

门诊时,李明也经常遇到转诊患者,大多是看了一圈都没能解决问题。有时,单是查看患者带来的在其他医院的各项检查结果,就会耗费很长时间,但他始终很有耐心。

“患者来找我时,往往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我不能轻易把这束光掐灭。现在,AI或许能给出诊疗方案,但它替代不了人与人的关心。而且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时,是把命交给你,这种信任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李明认为,患者找医生,不仅是要“治病”,更需要“被理解”。肿瘤患者的心态从知道时的震惊到慢慢接受治疗,变化非常大,医生要关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尽早平静下来配合治疗,这比单纯的技术治疗更重要。

外科医生的工作是严谨的,生活中的李明却是十分有“烟火气”。不仅热爱美食,更热衷于科普。谈及未来的目标,李明的想法很朴素,“我希望躺在我手术台上的病人越少越好。如果大家能通过科普知道少吃精细粮、多运动,早做肠镜筛查,很多肿瘤就不会发展到需要手术的地步。”

当医生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做完一台复杂手术,而是患者复查时说恢复得很好。这份简单的幸福,支撑着他在胃肠外科的“医路”上,走了二十余年,也将继续走下去。

记者:蔡琳

视频:谷沛遥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

[ 责编:武玥彤 ]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