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1-04 22:11:01
秋收大头落地,抢时压茬秋播秋种正在进行时。连日来,在安徽合肥广袤的农田里,农技指导直送田间、土壤绿色增力、数字科技赋能、秋种护航专项执法等一系列全力以赴打好秋种攻坚战的组合措施,相继落地实施,秋播秋种的日进度条不断刷新,为来年丰盈的合肥都市粮仓大面积单产提升筑牢坚实根基。截至目前,全市834名农技人员直达农田开展包村联户秋种服务,90.24万亩油菜播种已全部完成,小麦播种50.47万亩,进度持续加快。
“外甲穿戴”护“种子”,技术指导织牢增收首道防线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突出“科技+种子+农事+服务”到田等“四位一体”集成,狠抓秋种作业中的物技融合,健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工作室+农技服务人员+农户”等秋种技术服务直达机制,让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落在田间、惠及农户”。日前,在长丰县秋播技术培训现场,记者从技术实训指导教学中感受到这一服务机制深受农民欢迎。“秋播药剂拌种,不容忽视!这就像给种子提前穿上‘防护服’!”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总站曹超杰农艺师一边稳稳地托着拌种药剂罐,一边向乡亲们反复强调着,“未经处理的种子,病虫害导致的弱苗、死苗率可达15%-30%,严重时甚至导致绝收。这层‘防护服’能有效抵御种传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大幅减轻后期防控压力。”在场的种植大户王智强听后激动地说:“曹技术员这番话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们低估了拌种的作用,现在才明白这是节本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今年秋种,我们大户一定带头推广拌种技术,确保每一粒种子都穿上这层‘防护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与此同时,旁边的自动拌种机已“嗡嗡”运转,拌种滚筒匀速滚动,半自动设备精准投药;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智能电控双轴播种机,在田间划出道道笔直均匀的播种线。类似在长丰县的现场培训会议,合肥市共举办了5场,共400余人参加。合肥市还同步开展秋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620人次,检查经营网点467个。
“绿色疫苗”入“农田”,提升地力换新土壤活力
“好种”需“好地”。当种子被精心呵护入土,提升地力、激活土壤潜能成为关键所在。近年来,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发挥科创城市综合优势,推深做实农业领域“政产学研推用”一体化,深化农技“创新联合体”“农业科技联盟”等服务,推进省“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和生产线走进合肥农田试验示范,落地转化为农民手中的稳粮增收生产力。在长丰县的田间地头,记者见到满载着联合固氮菌剂的卡车忙碌穿梭,这些菌剂被农户亲切称为“土壤疫苗”。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总站龙祥松农艺师展示着一袋菌剂:“看,这是中国农大陈三凤教授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的成果!‘接种’到地里,等于给土壤打了一针‘活力疫苗’,能在根系周围构建‘微生态工厂’,促进有益菌群生长。使用方法也很简单,主要是‘一拌两喷’,在播种前拌种、在返青拔节期和花期前喷施,每次使用量是10克/亩。”长丰县利鑫家庭农场工作人员万雪阳欣喜道:“我们家庭农场将种植3000亩小麦,按技术员的指导,亩均增产预计有60斤左右,真是太好了!”据悉,合肥推广应用这种菌剂已超一万亩。
“数字运用”到“新农人”,智慧管护赋能秋种提效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着力投资于物、投资于人两手抓,双向赋能高质量秋种工作。记者在该市秋种耕作现场,体验到“现代设施装备+数字科技+新农人”的体系化秋种带来的新变化。在长丰县利鑫家庭农场的农田边,获省“皖美新农人”称号的负责人俞泽明,正在滑动手机屏幕,向围拢的乡亲们实时展示智慧农田管理系统:“看!土壤湿度、温度、苗情长势、病虫害预警,一目了然!”轻点几下,远处的灌溉设备随即启动,精准喷洒。“浇水施肥,按需供给,杜绝浪费!今年秋种,我们把这套‘数字大田’系统与微生物菌剂技术组合运用,农药化肥省了,人工水电降了,综合节本增效预计可达10%左右!”顺着他指的方向,巡航的无人机传回高清影像,土壤深处的传感器则源源不断将数据汇入“云端”。目前,合肥市智慧农业已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共认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9家,应用农业物联网的企业突破550家,数字传感、智能管护等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科技稳粮、护粮、增粮的支撑力持续增强。
作者:余志汇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丹丹 见习记者 胡嘉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