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2025-11-07 10:49:55
“同学们,你们知道稷下学宫吗?这里是世界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在稷下学宫遗址石碑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韩伟东担任讲解员,为齐鲁理工学院的学生们讲述文化和历史故事,开始了师生共同研学的第一站。
近年来,专家学者、当地干部和学校师生一起在齐国、鲁国有代表性的遗址及文化遗产旁,白天听文化遗产有关的故事,晚上听文化讲座、进行讨论,已成为齐鲁理工学院的常态。
2021年,齐鲁理工学院启动“齐鲁古道行”研学活动,由专家、教师、学生等组成齐鲁文化考察团,将考察研究成果编辑出版《齐鲁文化精神》一书,并将其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今年“齐鲁古道行”增加了“古道思政”的内容,活动从齐国故都临淄的稷下学宫开始,经过临淄、淄川、博山、莱芜、新泰、泗水、曲阜等7个市区,行程250多公里。
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永聚介绍,“齐鲁古道”当年曾起到经济往来、商旅通行等作用,现在则是重要文化遗产。孔子、孟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或出生于此,或曾在这里著书立说,或沿道游学讲学,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据介绍,在研学设计中,学校着眼于大学生的品质塑造,注重加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育人资源,构建形成“课堂教授—馆内体验—校外实践”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每次研学开始之前,参加研学的师生代表都提前做好功课:制定研学路线、寻找研学考察点、查阅考察点上的文献故事。
在晏婴墓前,当地文化干部讲了好几个关于晏婴的小故事。齐鲁理工学院2024级医学影像技术1班学生刘洪娟说:“晏婴的品质可以用忠、礼、明、廉、智来概括。养马人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晏婴借养马人失职讽刺齐王,既救了养马人,又劝齐王行仁政守礼法。”
古道留胜迹,吾辈复登临。齐鲁理工学院校长常翠鸣说,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实地探访、学术研讨、文化体验等,让学生们感悟先人的智慧与艰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光荣的革命历史,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创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加深青年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认同与理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记者 邵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