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5-11-07 17:11:04
新华社宁波11月7日电 题:宁波美术馆:以诗性的眼睛看城市
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位于浙江宁波市甬江、姚江、奉化江汇流的三江口北侧的轮船码头,曾经是一代代宁波人去上海滩乃至更远地方的出发地,一声声汽笛,承载着城市的乡愁。随着时代的变迁,到本世纪初,更便捷的客运方式替代了船运。废弃的原宁波港客运站大楼被改建成宁波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于2005年开馆,20年来举办了五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展等活动。日前举办的《仰山——许江艺术展》的开幕式,还专门设计了汽笛的鸣响,向这座城市悠久的港口文化致敬。
“百年船埠成艺馆,廿十春秋塑殿堂。几回吟啸几回转,一声长笛唤仰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这样概括这座建筑从工业遗存向艺术现场的转身。
20多年前,许江听说宁波要建美术馆,就向宁波市建议,选择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码头改建美术馆,因为这里承载了几代宁波人的家园记忆。当年,许江推荐了时年39岁、后成为首位普利兹克奖中国籍得主的王澍担纲设计,开启了这座工业遗存的活化之路。
宁波美术馆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品。它保留原有候船大厅的空间形态,采用“铜铁椽木”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材料。馆身底部的砖墙来自苏州御窑厂的大城砖,象征着城市的根基;上部的钢结构与木结构则抽象地表达了船的意象,既呼应了码头历史,又赋予建筑新的生命。
《仰山——许江艺术展》于9月29日至12月3日在这里举办。许江以“俯仰之间、钢铁之间、铿锵之间”来概括艺术展中呈现的艺术与建筑的对话。1600根铜铸铁浇的葵与莲昂然挺立如箭,红光透射,光影之间,似有熔炉在燃烧,锤声震动展厅,周边锈迹斑驳的铁墙上,12米长、3米高的油画绘出如战士行进般的葵阵,透出雄壮的英雄气。
专程从上海赶来看展的田女士在展品前站立良久,不时与身边的同伴低声交流。“一进到美术馆就能感受到时间流逝的力量,这次的展览也让我回味很久。”田女士说。
此次展览上,许江和王澍两位艺术家穿越20年记忆,展开一场关于艺术、建筑和城市发展的深度对话,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前来聆听。王澍说,宁波美术馆的设计建设完整保留了原港口多个大厅的尺度和基本结构,这种设计表达了对历史痕迹的尊重。他说,建筑不仅是物质空间,更是文化容器,要真正融入城市肌理,成为承载集体记忆、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面向未来,许江提出,要“以诗性的眼睛看城市”。他认为,城市与文化的生命力既来自对历史的尊重,也来自对创新的追求,更需要一代代人的文化自觉与担当。
海风浩荡,悠扬的汽笛声在三江口回荡,象征着城市精神的起航,美术馆沿江的108扇门徐徐开启,天光波影映入,艺术空间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这是来自这场跨越艺术与建筑领域的对话中延伸出来的浪漫创意。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瑶医文化:走出深山守护健康
故宫博物院“古籍保护与活化公益项目(一期)”成果发布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入列 习近平出席入列授旗仪式并登舰视察
“引大济岷”启动建设!双水源解决成都平原缺水问题
3项制鞋领域国家标准发布 助力消费者买的鞋更舒适合脚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Vlog: 从“一五”到“十五五”,工业发展离不开这个“关键一环”
文化中国行丨贵州“凯里八酸”之果酸——坛中果香
禁止这10类行为 多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
碱性水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2032年才能完成!法国审计法院批卢浮宫安保升级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