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明网 2025-11-07 22:06:02
11月6日,“科技为光典赞科普——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暨第十五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展示交流活动”在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举办,为期一个月的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顾雁峰,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丁勇、常务副主席李昕,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孟凡兴、苏国民,市科协一级巡视员何劲松,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傅彦泽,北京市军休安置事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何虎啸等领导出席活动并为科普典型案例代表颁发了纪念证书。
本次活动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牵头主办,线上线下融合,全市协同联动,日常有活动,周周有重点,汇聚了首都地区众多优质科普资源,为首都群众呈现了一场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首都群众性科学文化盛宴。
在本次展示交流活动中,特色主题专场活动、科普展演、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传播平台、科普阅读推广等优秀实践案例,以及发挥示范作用的学协会、企业、高校院所、“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获得集中展示。这些典型代表以创新的形式和扎实的内容,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首都科普工作的生动缩影。
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朗诵《传光·致敬》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科学之光浸润京城科普成果点亮未来——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成果展”,集中呈现了科普月期间全市的特色活动成果和16个区的科学传播新活力,生动展现了首都大科普生态的建设成效,与同期获得展示表彰的特色主题专场活动、科普展演、科普讲座等优秀实践案例共同印证了首都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
为典型科普案例代表颁发纪念证书
此次活动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通过分层化、精准化的科普服务,有效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月来,北京市1700余家学协会、企业、高校院所及“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协同发力,共同投入这场科普盛会,累计开展特色主题专场活动、科普展演、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传播平台、科普阅读推广等各类活动3000余场次,线上线下累计传播量达1.35亿人次。
本次科普月凸显四大特色:一是举旗定向,法治引领。二是资源聚合,跨界融合。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放实验室、生产线等资源,打造科普阵地,设置科学主题路线,促进科普与多领域深度融合。三是国际视野,区域协同。成功举办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等活动,联合天津、河北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比赛、科普阅读推广等活动,参与人次超50万。四是创新传播,双向互动。联动各大主流媒体、社会新媒体以及蝌蚪五线谱、数字北京科学中心等数字平台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推动科普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升级。(记者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瑶医文化:走出深山守护健康
故宫博物院“古籍保护与活化公益项目(一期)”成果发布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入列 习近平出席入列授旗仪式并登舰视察
“引大济岷”启动建设!双水源解决成都平原缺水问题
3项制鞋领域国家标准发布 助力消费者买的鞋更舒适合脚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Vlog: 从“一五”到“十五五”,工业发展离不开这个“关键一环”
文化中国行丨贵州“凯里八酸”之果酸——坛中果香
禁止这10类行为 多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
碱性水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2032年才能完成!法国审计法院批卢浮宫安保升级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