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5-11-09 15:16:01
“墨子”具身机器人用机械手臂抚平褶皱后叠好一件件衣服,售货机器人灵活穿梭货架为顾客拿取商品,机器人按摩师精准拿捏穴位并根据“顾客”反馈调整按摩力度……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个个原本冰冷的钢铁机器人,融入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让不少参会者感叹机器人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其发展要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乌镇峰会上这些浸润着人文关怀的有“人情味”的数智科技,以可见可感的形态,勾勒着数智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未来新图景。
数智科技要更有“人情味”,首先就要学会“人”、懂得“人”。机器人通过传感设备和“主人”建立连接,就可以执行“主人”的动作,完成家务琐事,是生活的最佳帮手;“高情商”机器人“夏起”发现“主人”情绪不好,会主动递上一杯水,并提供暖心的陪伴与安慰,是朋友也是家人……构建一个以人为中心、拓展人类能力边界的人机社会系统,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人情味”的科技创新,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出发点。AI赋能让监控更“聪明”,在厂区安防、生态监测、园区防控等多场景下,能够精准检测污水异常、烟火隐患等关键目标,自动识别隐患问题并实现实时预警;AI+医疗,融入导诊、问诊、报告解读等核心场景,还能深度对接医院HIS系统,实现病历质控、风险评估等智能化应用;在教育领域,通过AI技术精准研判学情,并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可以实现智能辅导与错题解析等功能……扎根现实需求,用技术手段破解民生痛点,科技创新正以务实姿态,为群众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科技创新要成为织密美好社会网的纽带,让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被听见、被照顾。乌镇峰会上,仿人肌腱驱动式五指灵巧手能够辅助残障人士穿衣洗漱;AI透明屏打破沟通壁垒实现听障人士手写交互;脑控主动康复训练轮椅为行动不便者提供出行方便。这些设计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用科技填平差异鸿沟,让特殊群体平等享受发展红利。科技创新成果的深度转化与实践应用,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拓展了更广阔的实现维度,凝聚起社会向善的强大力量。
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向前,最终的落脚点永远是“人”。乌镇峰会上那些有“人情味”的科技成果,让科技浸润人文关怀,让创新真正赋能美好生活,正是“智能向善”理念的生动实践。
电动车“新国标”多重升级,守护百姓出行安全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中文版全部翻译完成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3个月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
“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的体育情缘
数智健康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健康创新路径
王小洪在山东和江苏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
奋楫扬帆,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善作善成
四川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美国单日上千航班取消 政府“停摆”或致航空运力削减20%
第八届进博会丨专访:期待进博会推动斯中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访斯洛文尼亚国民委员会主席洛特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