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庆、季宗富:准确把握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的内在逻辑

来源: 农民日报 2025年11月08日08版 2025-11-13 09:55:39

片区组团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牵引,立足县域发展战略思路,为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探索的一种战术性实践创新,是乡村发展走向经营侧的内生行为。

“片区”是指依据某种功能或特征而划定出来的综合性区域,从较小空间(如单村)向较大空间(如多村连片)划定,规划是核心;“组团”是指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聚合后成为某个功能性整体,由多个子单元(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产业业态等)组合成新整体形态,组合是核心。

图片

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具有双重创新价值。一是深化浙江“千万工程”的需要。浙江的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由来已久,与“千万工程”一脉相承、同步发展,经历了共富体、联合体和风貌带等形式的长期积累过程,其演进轨迹与浙江探索乡村经营发展脉络深度契合:第一阶段(2003年至2010年)为摸索雏形期。“千万工程”启动初期,都是以行政村为申报和实施单位,开展乡村整治,但在整治中诸如“三改双治”、村庄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都会涉及连片沿线的多个行政村,自然出现了相近村庄共建共享的具体做法。这一阶段的片区组团摸索,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为主要内容,相对单一局限;二是协作中未发挥村级组织的主体作用,一般都是由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协调统筹;三是尚未形成片区组团的制度化合作机制。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9年)为推进实施期。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对村庄之间统一规划和协作建设的必要性认识越来越强。2015年,浙江省农办印发《关于推进美丽乡村片区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在省级层面提出片区化发展理念;2018年提出“美丽乡村示范县”和“美丽乡村风景线(风貌带)”建设目标,明确“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发展思路。这一阶段,对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理念逐步成熟,机制不断完善,片区组团协作范畴也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展到产业发展和乡村运营等领域。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为深化提升期。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片区组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以安吉“全域美丽乡村”、临安“村落景区”和余杭“农村职业经理人”三大乡村运营模式为代表的乡村运营浙江经验形成和推广,引领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乡村运营为引擎的乡村发展创新实践,积累了大量先进经验和案例。2025年初,出台了《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将片区组团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战略,并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

图片

二是探索实践“发展轴”建设的需要。浙江“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产业协同”,推动城乡要素有机融合,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了坚实的空间载体。以推进“发展轴”建设为抓手,重点解决县城能级不足、中心镇功能异化、重点村造血能力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质量。

浙江提出片区组团,是在全省各地涌现了大量乡村运营试点村成功运营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扩面提质、进阶升级的新课题。通过“资源整合、治理创新、市场运营、城乡联动”四重路径,破解乡村发展“小散弱”、乡村运营碎片化难题,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创新乡村治理、缩小“三大差距”,为全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最新版的“浙江方案”。这一模式正推动浙江从美丽乡村向共富乡村系统性跃迁,成为深化“千万工程”的新引擎。

图片

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的核心逻辑是,以“发展轴”建设为思路指引,以“乡村运营”为实施手段,以“空间重构、协同发展”为根本路径,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任务。具体体现在县城、中心镇和重点村三大支撑点之间的逻辑关联。第一,县城。县城是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一方面,将县城纳入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框架,通过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联动,实现与中心城市、都市圈的功能互补;另一方面,以县城为纽带,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同时挖掘农村生态、文化资源反哺县城,实现“城市-县城-乡村”协同发展。第二,中心镇。中心镇在“发展轴”中,关键作用是产业带动和经济引擎。通过强化产业规划和融合发展,带动、辐射周边乡镇和村庄等片区,在产业融合、服务均等、生态治理、人才入乡和文化联动等多维度组团发展。其核心价值在于连接城乡、激活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行的实践路径。第三,重点村。重点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通过经济赋能、生态修复、文化复兴、城乡联动、组织强化五大路径,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单一村庄的提升,更在于通过示范效应辐射周边村庄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强村带弱村、区域共同富”的目标。

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主要有四大抓手:一是片区的组团。这是县域统筹下,以乡镇为主体,打破行政村的地理限制,规划出某种功能型的区域范围,通常以多个行政村组成。比如,杭州市淳安县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片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动枫树岭镇、大墅镇等周边乡镇行政村,从最初25个村扩展至5个乡镇63个村;湖州市安吉县以余村为核心,辐射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3个乡镇24个村组团发展的大余村片区。

图片

二是产业的组团。围绕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对资源禀赋同类、产业特色相同的邻近村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打造产业集聚区域。例如,台州市天台县以塔后村为核心,联动周边9个村(社),按照“链式发展”思路,整合民宿、健康养生、生态农业等产业,引入30余名青年创客,培育赛事经济、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整合片区资源,培育形成农文旅体融合产业集聚区。

三是运营的组团。以整村运营成功的重点村为核心,实现“强村公司”向“强团公司”、“乡村CEO”个体向运营公司团队的转型,从单村运营向多村连片乃至全域运营发展,形成复制推广和辐射放大效应。例如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2020年通过招聘引入农村职业经理人,短短几年实现“单村突围”,打造出一支以职业经理人为核心、多名造梦师组成的乡村运营团队,整合周边8个行政村,共创“禹上稻乡”品牌组团。

图片

四是人才的组团。城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老龄化、高素质人才外流、“空心化”等问题,因此,解决乡村人才问题是破解乡村发展瓶颈的首要任务,青年入乡是实现乡村人才组团的一项有效策略。安吉县余村相继推出“全球合伙人”“青年共创行动”“青来集园区”“云村民计划”和“青鸟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吸引1200多位青年入乡兴业,落地49个项目,孵化46件本地产品,持续为大余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成功打造成为青年入乡首选地。

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是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的一项创新工作,也是推进乡村运营的一项进阶工作,更是落实“发展轴”锻造重点村的一项抓手工作,通过“组织共建、规划共绘、产业共富、运营共赢、设施共通、环境共美、服务共享”,有效实现缩小“三大差距”目标。

作者

周卫庆

■ 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特聘研究员

季宗富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图源|新华社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