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蝌蚪五线谱 2025-11-14 17:06:06
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上演,主火炬塔的点燃瞬间成为全场焦点。时隔一个月,全运圣火再次惊艳全网。
开幕式主火炬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什么说是“再次”呢,因为就在一个月前,圣火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市南沙区科考码头隆重举行,火种源自我国南海北部1522米深海的可燃冰,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能源,可以说是为此次十五运会奠定了“绿色办赛”的基调。此次开幕式的主火炬亦是如此,“点燃”时一团明亮的“火焰”骤然跃动,然而这簇看似真实的火焰,却没有任何热量和烟雾,因为这次燃起的并非真实火焰,而是一套由电光水雾系统模拟,以科技加艺术的灯光形式呈现的“火焰”,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不是火的主火炬塔,正如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王锐祥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这次整个火炬,没有采取以往用燃气去点燃火炬塔的方式,而是用电、用灯,我们叫‘科技之火’。”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科技之火”如何被“点燃”
这套“科技之火”系统的精妙之处在于“水”和“电”的完美配合,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水雾”塑造火焰之形,“电光”赋予火焰之魂。
系统核心的雾森系统能制造出大量细腻的水雾。普通的水经过特定的水过滤装置,由高压主机组加压,这些高压水通过特殊喷嘴后,被破碎雾化成无数直径微米级的细小水粒,形成一片悬浮在空中的水雾。这些水雾在空气中弥漫,为光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投射载体,构成了视觉上“火焰”的基础形态。
主火炬点燃后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与此同时,安装在火炬塔上的精密照明系统,将特定亮度、照度和颜色的光线投射到水雾上。通过智能控制灯光的变化,就能精准地模拟出真实火焰那种随风摇曳、明暗交替的动态效果,从而达到了以假乱真的视觉震撼。
“科技之火”更是“绿色之火”
整个系统的能量来源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本次主火炬塔内没有任何燃气,完全依靠绿色电能驱动,实现了零碳排放,完美秉承绿色环保的现代体育精神。除环保因素外,无需明火,彻底消除了火灾安全隐患。同时,它不受风雨天气的干扰,表现更稳定,也为开幕式创意提供了更多可能。
电力保障团队对开幕式场馆储能主供设备进行检查
图片来源:广州供电
主火炬持续燃烧的能量,来自南方电网为此次开幕式表演保供电的“市电与储能主供”微电网。主火炬来自深海的可燃冰之火与天空的骄阳之光在岭南沃野交融,共同创造了十五运“绿色”火炬的璀璨光芒。来自青海、云南、广东三地的光伏电能,与云南、广西山水间奔涌的绿电,在广州的天海交界处奔腾汇聚,形成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洪流,共同实现了广州赛区场馆100%绿电供应的壮举。据广州供电局测算,预计赛事期间仅奥体中心一处场馆的用电量就将达到15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42万吨。
当十五运会主火炬塔静静地伫立在夜色中时,水雾在灯光照射下持续跃动,没有灼人的热浪,没有燃烧的噼啪声,但这种静谧的呈现方式,反而更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科技与环保的融合,已经从理念走向实践。下一次体育盛会,当火炬再次“燃”起,我们或许将看到更多这样的革新——不再追求火焰的高度与热度,而是关注其背后的技术深度与环保价值。
审核专家:
顾衍璋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十五运会开幕式表演保电专班副组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电力保障团队应急保障组副组长,高级工程师)
宫博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博士 副研究员
黄晓璐 南方电网公司广东广州供电局高级经理(副高级)
王 颖 南方电网公司广东广州供电局高级专项负责人
[ 责编:孙云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