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精灵 守护美丽家园——2025年中华白海豚保护记者行采访掠影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1-14 18:11:07

11月9日,万众瞩目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盛大开幕。两只活泼可爱的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它们的原型就是中华白海豚。从被选为1997年香港回归的吉祥物到此次全运会吉祥物,可见人们对中华白海豚的喜爱非同一般。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保护中华白海豚,农业农村部10月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启动“2025年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同步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记者行”活动。随行记者走进闽粤桂等地,近距离了解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状态、保护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豚坚强”生了宝宝

“你看,这头上颌断裂缺失的中华白海豚被我们起名叫‘豚坚强’,2020年第一次观测到它时仍能自主捕食。”从事中华白海豚研究16年的王先艳对生活在厦门湾的中华白海豚种群非常熟悉。“当时,分析它可能是在被渔网缠绕后用力挣脱导致受伤。如今5年过去了,我们看着它顽强活了下来,还生了宝宝。”

中华白海豚又名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在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当地渔民俗称它“卢亭”“白忌”“妈祖鱼”等,是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也是我国海豚科中唯一的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持续减少,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2017年编制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就中华白海豚保护制定了具体的保护行动措施。同时支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厦门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华白海豚保护联合机制,具体推进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

10月28日,在厦门海洋管理公务码头附近,记者看到三头中华白海豚不时从远处的海面探出头来嬉戏。

厦门海域是我国开展中华白海豚研究较早的地方之一。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中华白海豚的种群跟踪监测。2008年,厦门市在东部海域的五缘湾外侧中华白海豚主要活动区域设定10平方公里范围为禁渔区,常年禁止一切捕捞和养殖行为。

10月31日,在广西钦州三娘湾海域,时常能看到中华白海豚时而跃出水面呼吸换气,翻起层层浪花。钦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说,近些年明显感觉该海域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变多了。

2009年,钦州市修建了一条长达13公里的最美入海三墩公路,把人类活动区域与中华白海豚栖息地进行物理相隔,公路西边为工业开发区,东边则划为中华白海豚种群活动海域。目前三娘湾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从2004年有调查记录以来的96头增加到今年的300头左右。

为保护中华白海豚物种及其栖息地,我国先后在福建厦门,广东珠海、江门、湛江等地设立了7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其中广东省有6个。广东省还调整修订了《广东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在保护物种、打击非法捕捞及贸易,提高公众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白海豚有了“身份证”照片库

中华白海豚在广东珠江口水域数量超过2000头,是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球现存最大的种群栖息地。2024年8月,珠海市在国内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将中华白海豚确立为城市吉祥物。

“为更好地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环境,解决保护区‘看不见’‘够不到’‘管不住’的难题,2022年我们建成了电子围栏系统,实现全覆盖、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保护区内船舶航行情况。”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朝明说,目前保护区还整合已观测的6553张中华白海豚的照片,建立了中华白海豚个体“身份证”照片库,实现个体自动识别和动态跟踪。

被称作是“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备受关注,也因为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更是时刻牵动着关注白海豚保护的科研工作者的神经。

“我们从港珠澳大桥开始做可行性论证,就开始对保护区周边的中华白海豚进行监测、研究,这项工作目前仍在持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敏说。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大桥施工期的几年里,发现有部分中华白海豚迁徙了。根据最近两年的监测发现,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大桥建设前的90%,基本实现了大桥建设之初提出的“海豚不搬家”的承诺。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鲸豚研究团队从2010年起,便在北部湾海域展开了中华白海豚种群研究。该团队负责人陈炳耀教授告诉记者,他们研究方向主要涵盖种群大小及分布、家域范围、斑点特征、社会结构、潮汐影响、适宜栖息地预测、船只影响等,为渔业渔政主管部门提供了北部湾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种群基线信息。

“我们观测研究发现,广西合浦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接近100头,其分布与鱼类密度存在相关性,其出现的水域鱼类密度相对较高。”陈炳耀介绍说,团队在钦州三娘湾海域,积极探索并搭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鲸豚研究与保护行动体系,同时吸引多个相关方参与,为中华白海豚科研与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救护中华白海豚牵动万众心

中华白海豚是群居动物,喜欢成群结队在水里嬉戏。然而,中华白海豚误入内河和搁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发生的每一次中华白海豚的野外救助可谓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牵动了无数民众的心。

2024年8月17日,一头中华白海豚“乐宝”在福建泉州南安沿岸的滩涂搁浅,接到报告后有关部门立即启动救助工作。搁浅的中华白海豚为雌性亚成体,体长约2.05米、体重约110公斤,体表虽无明显外伤,但体力虚弱、呼吸无力,且搁浅地为泥质滩涂。

救护人员和专家将其转运至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进行治疗。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乐宝”行为活跃、自主进食、呼吸节律等监测指标恢复正常。经专家确认满足放归条件,于2024年9月26日在厦门西海域放归大海。这是福建省首个成功救助并放归中华白海豚的案例。

去年6月5日,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内河水道内,一头误入的中华白海豚被当地群众发现,经过保护区和有关部门持续9小时救助,成功将中华白海豚引导回归大海,这次成功救助为今后及时救助误入内河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搭建中华白海豚等野生动物保护与救助平台,确保救助机制有效且长期运行,2022年11月18日,泉州市依托欧乐堡海洋王国的专业设备和技术力量,成立首个经省级认定的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2022年以来,先后救助了柏氏中喙鲸、绿海龟、中国鲎、中华白海豚等8种珍稀物种,成功繁育瓶鼻海豚、白鳍鲨等15头(尾)。

2011年6月投入使用的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是全国首个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主要致力于厦门及闽台周边地区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搁浅救护任务,并在海豚人工繁育方面开展了研究探索工作。该基地工作人员许静说:“20多年的中华白海豚科研积累,基地具备了繁育和救助中华白海豚的基本硬件条件。”

在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中华白海豚馆,名叫“宝华”和“桃桃”的两头中华白海豚每天定时在保育员引导下进行愉快的互动,腾空跳跃、喷水嬉戏,为游客近距离了解中华白海豚提供了机会。

“目前,在长隆有专业的团队开展动物保育、繁育和救助工作。”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相关负责人李湛伟表示,他们在虎鲸、白鲸、太平洋斑纹海豚等动物的繁育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开展中华白海豚的人工保育工作储备了技术力量,完全具备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但是受现有人工饲养的种群数量稀少、雌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条件限制,还无法开展相应的试验。他希望未来可以有机会通过救助搁浅的中华白海豚实现在繁育方面的突破。

“自201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已连续举办了15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表示,近年来,各地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展示、增殖放流、专项执法、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普及,特别是随着中华白海豚科普宣传走进学区、社区、景区、渔区,让更多人了解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意义,以“小手拉大手”形式带动更多公众参与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同时为水生野生动物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生存环境,从而推动实现全社会共同保护大格局。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建伟 中国渔业报记者 胡婧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