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11-15 18:26:01
水到底是不是液体?极端条件下,物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1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支持的“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系列公开课第七场在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并在光明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同步直播。公开课特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帅作为主讲人,来自北京市怀柔区第六小学及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的400余位学生现场聆听。
张帅以“物质世界寻宝的金钥匙”为主题,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出发,揭开了“全能选手”——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神秘面纱。棉被里的雪糕为什么不易融化?热水为什么可以把金属“打回原形”?把液氮里浸泡过的超导体放在具有磁性的平板上会进行怎样的运动?通过现场的一个个物理小实验,他重点科普了在极低温、强磁场的情况下,可能带来的物质变化以及将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以实现极端低温、超强压力、超强磁场等实验环境,并用超快光场技术来观察极端环境中出现的新奇物理现象。张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该装置在助力科研人员探索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结构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围绕“为什么极低温不能达到零下几千度?”“有没有比液氮更‘高冷’的物质?”“超导体具有什么样的特性?”等问题积极互动,张帅逐一解答,并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未来能够走进物质科学的世界。
作为系列化科普工程,“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紧扣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特色,由科创中心联合装置所在单位共同开发。今年9月至12月,将陆续推出十场公开课,聚焦“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这五大“国之重器”,构建“一堂课解码一个装置、一系列课读懂科学城”的体系化科普格局。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本次活动。(记者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