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1-15 19:11:04
11月13日,重庆市在梁平区召开的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擘画了新蓝图。会议明确,将重点从八个方面发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深刻转变,筑牢“巴渝粮仓”的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重庆在复杂地形上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698万亩,累计达1888万亩。建成区亩均增产粮食100斤、节本增效200元,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151,农业抗旱防灾能力显著增强。
“成效明显,但问题不容回避。”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坦言,部分已建农田存在质量不高、管护不到位,以及农田水利设施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土壤“由熟返生”的现象。全面提升建设质效,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新阶段的新要求,重庆紧扣“一平、两通、三提升”(田块平整,通水通路,地力、产量、效益提升)的基本标准,精准推出八大重点举措——
一是注重多规合一,抓好规划编制。 强化顶层设计,确保项目布局科学合理。
二是尊重农民意愿,抓好选址立项。 充分用好“巴渝良田”数字系统,健全“两上两下”选址立项机制,严把项目选址关和初步设计关,引导农民参与设计,确保工程设施“管用、好用”。
三是锚定完成时限,抓好进度督促。 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项目建设按时保质推进。
四是立足实用好用,抓好质量控制。 全面落实建设标准,综合运用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数字化手段,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风险隐患早发现,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五是突出长效利用,抓好验收管护。 严格执行验收标准,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坚持“先建机制、再建农田”,明确属地责任,探索“所有者管护、收益者参与”及专业化维护等多元管护模式。
六是围绕高产稳产,抓好耕地质量。 重点针对土壤“由熟返生”问题,持续提升土壤有机质,加强酸化治理,统筹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稳步培育地力。
七是防止挤占挪用,抓好资金监管。 强化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八是坚持问题导向,抓好“两改两治”。 持续推进已建项目改造提升和突出问题治理。
从“巴渝良田”数字化应用系统演示,到农田建设工艺工序展示,再到水利灌溉设施配套情况,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梁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作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梁平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95万亩、灌区面积42.39万亩,创新推行“12345”工作法实现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4项改革经验被中央政策文件采纳,13项案例在全国推广,还先后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当前,重庆秋粮收获已过九成,丰收已成定局。市农业农村委明确,将紧抓冬春建设黄金期,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同步抓好秋冬农业生产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应用,为明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