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清新融媒 2025-11-18 11:03:10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龙颈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系统推进产业升级、城镇建设与乡村治理,全域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呈现。
产业筑基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龙颈镇紧扣“一林、二带、三园、四优、五韵”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农业专业镇建设。丝苗米、麻竹笋两大特色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分别达4.69万亩和3.8万亩,年产值合计超5亿元。一条长达21公里的麻竹笋运输轨道正在建设中,将进一步打通产业链条。

笋农将一筐筐剥好壳的鲜笋搬上运输车。
工业发展同步提质。云龙工业园已集聚7家规上企业,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2025年PVC塑料薄膜等4个新项目将陆续投产,为镇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乡村产业呈现多元化融合态势。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已建成20余亩研发加工园区、250亩育苗基地和800余亩GAP科技示范园区,具备年产5000万株种苗能力;黄皮、茶叶、南药等种植基地持续扩面提质。

从空中俯瞰,尚品德茗的茶园绿意盎然,线条优美。
农文旅融合亮点频现。同心窑陶瓷研学基地、尚品德茗茶场、圩镇客厅与中宿居串联成线,形成“四色”旅游品牌。全镇备案民宿达20家,谷里民宿获评省银宿级乡村民宿。

石坎龙窑传统陶瓷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灶焕教外国友人用陶泥捏“清远鸡”。
精准招商成效显著。龙颈镇整合7575亩可开发用地,规划三大产业园区,并依托文化遗产和红色遗址,积极谋划石坎龙窑群文化传承建设项目和南冲片区粤桂湘边纵队老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023至2024年引进13个项目,投资12.5亿元,其中11个项目已动工或投产。2025年计划引进13个项目,投资42.9亿元。
城乡提质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龙颈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创强”复评,多所学校完成修缮新建,师资培训有序开展。医疗方面,镇卫生院胸痛单元建设、设备更新、发热门诊新建及石坎石东卫生站中医治疗室增设等项目相继落地,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G107国道焕新颜。
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同步升级。X370线军营至龙颈段拓宽和黑底化建设、新石崇桥建设、Y309线石坎至南冲等乡村道路工程陆续完工,城乡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同心文化广场、游龙公园建成开放,成为群众休闲新去处。
风貌提升 美丽乡村焕发新颜
典型镇村建设扎实推进。2024年龙颈镇入选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名单,围绕“1+4+7+9+N”任务,谋划7个央企助力项目,投资1亿元。深化龙北、军营等4个典型村培育,其中龙北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25年,㘵田村、塘坑村等5个村被列为第三批培育对象。

龙颈镇共和村文化体育设施焕然一新。
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化。2023年以来,全镇打造362栋房屋外立面改造示范带,2025年启动355国道沿线160栋农房品质提升工程。“厕所革命”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5.21%。“六乱”整治、“三线”治理等工作有序推进,乡村空间更加整洁有序。

龙颈镇军营村环境更美了。
绿美生态建设深入人心。2023至2024年,全镇累计植树6.4万株,打造100个主题林和绿美长廊,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村2个、示范户10户,乡村生态底色愈发鲜明。
改革聚力 共建共享格局形成
龙颈镇持续深化综合执法、土地制度、投融资等领域改革,推动耕地整合流转3500余亩,引入国企与村(社区)合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实施产业与基础设施项目23个。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33家企业与村(社区)结对共建,实施帮扶项目20个,总投资超1.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校地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暑期结对8支高校队伍,2025年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支队伍达成共建意向。广铁集团投入317.69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553盏;投入200余万元开展产品采购及列车冠名合作,出资253万元打造“同心窑”基地。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志愿服务活跃。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服务517场,解决群众关切问题230余件。

干部群众齐上阵,家园清洁热火朝天。
从阡陌田畴到产业园区,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乡村风貌到治理体系,龙颈镇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笔,蘸取实干与创新的浓墨,奋力书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今日的龙颈,产业筋骨更强健,城乡面貌更靓丽,发展活力更充沛,一幅更高水平、更有质感的发展蓝图已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