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5-11-18 17:43:30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出发,对“十五五”时期重要地位作出的重大判断。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理解。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此后每个五年规划都围绕这一目标来制定和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和现实条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到2035年。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做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锚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逐个领域对标对表、盘点算账,明确思路、完善举措,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第二,“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用15年时间、通过实施3个五年规划来完成。其中,“十四五”是开局起步时期,“十五五”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时期,“十六五”是收官时期。从现在到2035年仅有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十分紧迫、任务艰巨繁重。做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准确把握“夯实基础”和“全面发力”这两个关键词。“夯实基础”就是要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为“十六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圆满收官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全面发力”就是要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巩固等各方面工作协同并进、取得全方位进展。
第三,“十五五”时期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立足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精准聚焦、牢牢锁定对现代化整体进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攻坚拔寨。对于需要在“十五五”时期完成的标志性、战略性任务,比如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碳排放达峰、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等,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对于到2035年需要完成的标志性、战略性任务,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要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把握好节奏和进度,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确保在“十五五”时期取得重大突破和决定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