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典型案例的公示

来源: 长江办 2025-11-19 17:16:02

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是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重要决策的基础。退捕以来,沿江相关地方落实中央政策,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就业帮扶、优化创业支持、扩容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推动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自力更生、创新创业的先进经验,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经各地推荐、专家评议,选取了16个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典型案例,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51119日至1121日。如有异议,请实名向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并提供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021-6249926162455171

附件: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典型案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20251119

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典型案例

(按行政区划排序)

一、上海市崇明区张红伟:从摇摇晃晃到稳稳当当

张红伟(男,退捕时50)在村里第一个签下退捕协议,退捕后发挥专长成长为中国渔政31101船副船长7年来累计巡航1万余海里,协助办理案件36件,劝阻违规垂钓人员148次。从昔日“捕鱼人”蜕变为守护长江生态的“护鱼先锋”,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觉悟和普通劳动者的坚韧,成为崇明区生态保护的亮眼名片。

二、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段广玉:养蟹领富的“水乡带头人”

段广玉(男,退捕时43)退捕后牵头承包1000多亩塘口养殖河蟹,摸索出统一购苗压成本保品质、统一请专家教科学养殖、统一找渠道卖好价的“三统一”模式。同时,成立泗洪县玉旺水产销售中心,注册了“玉营岛”水产品商标,利用网络直播推销水产品,大闸蟹吸粉超3万人,2024年线上线下总销额约3000万元。2025国庆·中秋”双节每日发货量达2斤。为20多户退捕渔民提供就业岗位,户均实现年收入近10万元。近年荣获宿迁市“红色电商创业先锋”、泗洪县优秀电商服务站点等荣誉。

三、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周玉兰:带领渔家姐妹“游”出就业新天地

周玉兰(女,退捕时33岁)退捕后在吴江区退捕渔民创业孵化产业园帮扶下,主动学习政策、寻找出路,创办了肆美物业管理公司,主营适合女性就业的家政服务、物业保洁领域。她克服资金不足、经验匮乏、不懂管理等难题,凭借优质服务成功立足,吸纳20余名女性退捕渔民就业,年营业收入稳定在3040元,成为女性退捕渔民创业典范。

四、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马五一:“捕转养”铺就致富路 退捕渔民“闯”出新天地

马五一(男,退捕时47岁)退捕后主动参加创业培训,学习养蟹技术,在当涂县“捕转养”基地承包25亩水塘养殖螃蟹,年收入30万元,带动全县100余户退捕渔民加入养殖行列,从世代捕鱼的水上人家转变为水产养殖的致富带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等不靠”的奋斗精神。

五、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殷作云:“老渔民”变身“新农人” 带动“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

殷作云(男,退捕时50岁)出身三代捕鱼家庭,退捕后在当地政府技术指导、担保贷款帮扶下,从13亩露天菜地起步,发展到成立港龙蔬果合作社,经营200亩设施大棚、110亩露天菜地,带动50多名村民(其中退捕渔民5名)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超过2.6万元。

六、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张四有:从“水上漂”到“塘主” 昔日渔民“上岸”新生

张四有(男,退捕时4516岁起便以捕鱼为生,2019退捕上岸后,在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帮扶下,申请到20万元低息创业贷款,承包2000多亩鱼塘从事生态养殖。他自学养殖知识并请教专家,克服技术难关,如今鱼塘年收益稳定在6070元,成为退捕渔民转型榜样。

七、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张健保:从“捕鱼人”到“振兴领航者”

张健保(男,退捕时34岁)2019年响应退捕政策洗脚上岸,通过自筹资金与申请贷款创办庐山市湖汇鲜食品有限公司,主营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业务。如今,公司年生产水产初加工产品300吨,产能稳定,年收入达40万元,公司以加工企业+养殖基地联动模式,为周边养殖户提供稳定原料收购渠道并带动发展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成为退捕渔民创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八、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郑鹏成兄弟:铺好“上岸路” 安稳迎“新生”

郑鹏展(男,退捕时45岁)郑鹏成(男,退捕时40岁)兄弟,退捕后通过自筹和贷款资金创办河道清污公司,主营汉江水域清污除草业务,通过水草资源化利用实现增值收益,实现了经济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优先吸纳7名退捕渔民就业,员工月均工资4500—5000元。

九、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夏新春:创业转型谋新生

夏新春(男,退捕时48岁)退捕后成立梁子湖区欢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390亩水果、经营垂钓鱼池120亩,拥有一座120立方米保鲜库一座单产130公斤烘烤车间,打造成集种植、加工、保鲜、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合作社吸纳村民以土地、劳务入社共同发展,辐射带动200余户(其中退捕渔民24户),解决300人次就近就业,为村集体增收44.5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示范作用。

十、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付继龙:在政府扶持下种植平菇致富

付继龙男,退捕45在洞庭湖捕鱼近30退捕后拿出退捕补贴申请贴息贷款50万元,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流转70多亩土地种植平菇,带领30退捕渔民种植平菇年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

十一、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李召长:从捕鱼为业以鱼创的华丽嬗变

李召长(男,退捕时52岁)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后于2020年成立了志光友爱养殖合作社,承包了800亩山塘水库,养殖四大家鱼。于2022年投资145万元,成立了新化县吉友鱼制品加工厂,生产风干鱼、火焙鱼年产70吨,产品供不应求,产值480万元,利润60万元,长期聘请退捕渔民6名,带动周边养鱼户30多户共同致富

十二、重庆市合川区万彬:全市首个护渔员+新农人双身份创业者

万彬(男退捕时50岁)退捕上岸后申请成为护渔员,负责20多公里长江岸线巡逻(每天工作6小时)。同时,他利用巡护休息时间,积极参加退捕渔民就业技能培训,经历了网箱养殖亏损后毫不气馁,承包80亩蔬菜基地,探索出生态鱼+轮作蔬菜的立体产业,家庭年经营性收入超8万元,带动20名村民人均年增6000,成为全市首个护渔员+新农人双身份创业者

十三、重庆市涪陵区秦小勤:身残志坚,勤劳双手创造新生活

秦小勤(男,退捕时57岁)自幼残疾,25岁起捕鱼30余年,退捕上岸后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兜底保障。虽然肢体残疾、年龄偏大、就业困难,但他没有“等靠要”,在政策扶持下,他和妻子饲6窝蜜蜂卖蜂蜜、种植90柑橘树卖柑橘,用勤劳的双手成功转型传统种养殖业,实现家庭有稳定收入,过上安稳生活。

十四、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王正明:“瘦身鱼”+特色餐馆实现致富梦

王正明(男,退捕时57)退捕后利用退捕补贴资金承包80亩水库,发展生态“瘦身鱼”养殖,年均收入20万元。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烹饪培训后开办鱼肴特色餐馆,带动5人就业,年均营业额超90万元,实现“捕鱼人”到“养鱼人”和“创业者”的转型。

十五、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王朝生:退捕渔民成为生态养殖能手

王朝生(男,退捕时61岁)退捕后在政府帮扶下参加了水产养殖培训,用7.7万元退捕补贴和产业扶持资金发展生态养殖,克服技术难题后将养殖面积扩大到20亩,2024产出商品鱼1.1万斤,净收入8余元,远超捕鱼时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态养殖能手。

十六、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凌育清:从“捕鱼人”到“山庄老板+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凌育清(男,退捕时32岁)积极响应长江禁捕政策,主动上交渔船渔具,获补助14.9万元。他多次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依托务基镇青龙社区区位优势,租赁80亩土地发展纽荷尔脐橙种植,实现稳定收益。同时,在政府大力鼓励扶持下,申请20元的创业贷款,利用自家临江房屋开办“望江山庄”,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凭借地道江鲜和优质服务吸引游客,年均纯利润10万元以上,带动4人就业,成为退捕渔民转型创业的典型代表。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