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田间“红玛瑙”丰收了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1-19 22:11:05

今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粱种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季。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及产业模式的持续优化,昔日低产旱地,如今正因高粱的茁壮成长而焕发新生机,成为保障供给、促进增收的“希望田”。

高粱是一种抗盐碱、耐寒耐旱的作物,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种植高粱的面积持续扩大。全市高粱产业紧紧围绕抗旱耐盐碱这一地域特色,积极推动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并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高效组织模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在有效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方面成果显著,还在保障地区的饲草供应和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科技赋能是本次丰产的关键支撑。位于土默特左旗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自治区级综合性“看禾选种”平台集中展示了11个以东北系列(如赤杂、敖杂、通杂、吉杂)为主的高粱品种。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图科技园区开展的耐盐碱品种试验也展示了10个高粱品种。这些试验田统一采用每亩8000株的合理密植标准,并全面应用高效节水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品种筛选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天公作美,政策科技齐发力。今年呼和浩特市雨水充沛,加之管理措施到位,高粱长势普遍喜人,实现了历史性的高产。在自治区级“看禾选种”平台,高粱平均亩产达到850公斤,其中,吉杂163品种表现尤为突出,产量位居榜首,亩产974公斤;敖粮368、敖杂138和吉杂168的表现同样优异,亩产均超过900公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专门考验品种适应性的耐盐碱品种示范区,凤杂33、敖杂313、通杂139三个品种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卓越,亩产量位列展示品种前三甲,凤杂33亩产高达923公斤,敖杂313亩产912公斤,通杂139亩产894.3公斤,充分显示了呼和浩特市在耐盐碱高粱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的巨大潜力,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树立了高产典范。

土默特左旗益田家庭农场在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今年选择了高粱品种敖杂888,该品种是去年“看禾选种”平台中推荐的品种。合作社负责人贾燕南激动地表示:“过去,面对市面上繁多的高粱品种,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如今,有了‘看禾选种’平台的助力,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各种高粱品种的优劣。在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今年即便是在未浇水的情况下,高粱亩产也达到了惊人的750公斤。”

此次高粱的全面丰产是呼和浩特市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科技支撑和优化产业模式结出的硕果,不仅为粮食安全增添了底气,更勾勒出一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美丽画卷。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昊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