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2025-11-21 15:07:05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焦磊)操作系统是数字经济的“底座”,也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在万物互联加速到来的当下,构建安全、先进、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生态,不仅关乎技术创新,更关乎国家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正在全国多所高校陆续展开的鸿蒙公开课·总裁校园行,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的生动实践。该活动以“破界·对话未来”为主题,通过华为各领域总裁的现场分享和鸿蒙全场景体验,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理解技术,搭建起企业与学子之间的沟通桥梁。
据悉,从2015年立项研发到2019年正式发布,再到如今HarmonyOS 6的全面升级,鸿蒙操作系统通过全栈自研的技术架构,逐步构建起了“一个系统、统一生态”的全新格局,为全球移动操作系统提供了新的选择。
此次鸿蒙公开课·总裁校园行正是基于鸿蒙系统及生态快速发展的产业背景,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活动紧扣“破界”这一核心理念,旨在通过企业与高校的深度联动,打破技术理论与产业实践之间的壁垒。
据介绍,作为面向全场景时代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鸿蒙通过独特的分布式技术,让设备能够像积木一样自由组合。在鸿蒙公开课上,这种抽象的技术架构将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概念。华为各业务线的“掌舵人”陆续走进讲堂,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和分享,让学子进一步了解前沿科技的密码与产业发展的逻辑。同时,在活动现场设置的鸿蒙全场景互动体验区,学子们可以上手操作多种搭载HarmonyOS 6的设备,真实感受手机、平板、电脑乃至汽车如何实现无缝协同。从理论到实践的“破界”演示,帮助高校学子跨越认知的鸿沟并触碰到产业最前沿的技术脉动,理解“万物互联”背后的底层逻辑与实现路径。
在业内看来,操作系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生态的竞争;而生态的繁荣,根基在于人才。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的蓄水池,在鸿蒙未来的生态建设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对此,华为各领域负责人在公开课上不仅分享技术演进的路线图,更将解析技术背后的商业思考与行业趋势。通过“行业望远镜”式的分享,将晦涩的代码与算法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创新案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宏观的行业视野,打破校园学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产业界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绘制出一份清晰的“路线图”。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的背景正值HarmonyOS 6正式发布后不久。作为鸿蒙操作系统的一次重要迭代,HarmonyOS 6在智能、安全、互联、流畅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特别是其引入的“鸿蒙智能体”架构,通过AI技术与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意图理解与服务分发能力。技术的持续迭代为应用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开发者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搭载HarmonyOS的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10亿台,鸿蒙注册开发者规模达到800万,已上架鸿蒙应用和元服务覆盖了办公、社交、娱乐等18个垂直领域。快速丰富完善的鸿蒙生态,为应用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土壤。
业内分析认为,当前鸿蒙生态已进入“指数级扩张”的飞轮加速新阶段,依托中国科技企业集体发力,鸿蒙生态已穿越操作系统生态必经的“微笑曲线”最低点。面对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与增长速度,需要更多用户、开发者和生态伙伴加入。行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为此,华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自2023年以来,华为校园公开课已在全国450多所高校累计开展超过1100场。此次公开课的全面铺开,标志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升级。
在相关专家看来,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鸿蒙生态与高校教育的这场“双向奔赴”,不仅将为中国自主操作系统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也将为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