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与时代同频——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观察

来源: 农视网 2025-11-21 19:06:02

11月21日,在2025年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专家组在广泛征集各领域推荐热词基础上,依托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等大数据平台统计分析,以“业内认同、媒体关注、公众关心”为原则,经充分讨论与评议,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入选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观察一:政策导向与社会需求的“双轮驱动”

“全国科普月”“创新文化”“科学家精神”等热词,体现科普创作正深度响应国家战略与公众期待的双重诉求。一方面,政策落地催生科普新载体:《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全国科普月”的设立,推动科普创作从“单日活动策划”转向“持续性内容生产”,从“日”到“月”,不仅仅是活动时间的延长,更是活动内涵的重塑。另一方面,价值引领成为科普新内核:科学家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求科普创作超越知识传播,更注重挖掘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创新故事,实现“科学知识+精神传承”的双重价值输出。

观察二:科技前沿与科普创作的“零时差”融合

热词中“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体”“低空经济”等直接关联当前最活跃的科技领域,显示科普创作正从“滞后解读”转向“同步阐释”。一方面,技术落地驱动科普即时性:如大模型在科研、办公场景的应用普及,推动科普内容从技术原理向“实用工具+伦理风险”双向延伸;人形机器人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对技术成熟度评估、行业应用边界等专业科普的需求。另一方面,硬核科技的“软表达”探索:面对复杂技术概念,科普创作需通过场景化叙事降低理解门槛,实现专业术语通俗化、技术逻辑故事化。

观察三: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跨界融合”

“工业遗产”“科幻产业”等热词,展现科普创作正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科技+文化”的融合生态。一方面,工业遗产的“科技记忆”唤醒:通过对老厂房、机械装备的科普解读,让工业遗产成为“活的科技史教材”,连接公众对“中国制造”过去与未来的认知。另一方面,科幻与科普的“双向赋能”:科幻产业的发展为科普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灵感,科幻作品中的未来科技场景能够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公众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而科普对前沿科技的解读又反哺科幻创作的科学性,形成“想象激发兴趣—知识验证想象”的良性循环。

观察四:用户需求导向的“场景化创新”

“场景创新”一词本身即揭示科普创作从“单向灌输”转向“用户需求驱动”的变革。一方面,由精准科普引发的匹配分众化需求:针对青少年、产业工人、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科普创作需设计差异化场景,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供给。另一方面, “产品+服务”的体验式科普越来越受欢迎:通过“科普+文旅”、“科普+教育”等模式,让公众在实践中感知科学价值,推动科普从“知识获取”向“能力培养”升级。

据了解,此次评选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共同开展,旨在激发全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热词背后,是科普与时代同频的自觉,更是“大科普”格局加速形成的有力佐证。(战钊)

[ 责编:蔡琳 ]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