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1-21 22:11:08
从承载1800年养殖文明的“中国三大、世界八大名猪”,到跨界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原料库”;从依赖人力的传统猪圈,到1人管3000头猪的未来猪场——如今的荣昌猪,正以一场场“科技突围”闯出发展新路,而孕育它的重庆荣昌,也借此加速从“畜牧名城”向“国家畜牧科技城”跨越,为我国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先行。
从“餐桌食材”到“医用材料”:一头猪的价值跃迁
今年6月,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与重庆骨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签约,让荣昌猪完成了一次颠覆性“跨界”。双方利用SPF(无特定病原体)荣昌猪开展异种骨修复材料研制,原本用于肉食消费的猪骨,经科技赋能后可诱导人体新生骨形成,填补了国内SPF级猪源生物材料的空白。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一创新让单头荣昌猪的经济价值实现数十倍增长,彻底打破传统养殖的价值天花板。
类似的突破不止于此。SPF荣昌猪猪皮开发的医美胶原蛋白项目,已入选重庆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大优秀案例;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深耕荣昌猪育种,完成专门化父系、母系2个世代选育,制定23项配套标准,研发出肠道健康营养调控、育种数据自动采集等7项技术——千年名猪正以“多面手”的姿态,在生物医药、优质养殖等领域不断拓展新空间。2025年,荣昌猪品牌价值攀升至55.9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价值标杆”。
“过去提起荣昌猪,想到的是腊肉、香肠;现在再谈荣昌猪,更多是生物材料、实验模型。”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说,这场“从猪圈到实验室”的转型,正是荣昌猪“闯”新路的核心内涵,也是当地畜牧产业突破传统路径的生动实践。
从“单点创新”到“平台集群”:科技高地的底气所在
荣昌猪能持续“闯”出新路,背后是强大的创新平台支撑。11月初,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荣昌共建检验分中心与中试基地——这不是简单的项目合作,而是畜牧科技与生物医药领域的“生态融合”,为荣昌猪的价值延伸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
作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荣昌已构建起国内密度领先的畜牧创新平台矩阵: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90个市级创新平台在此集聚,其中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构建“总部+分中心+协同创新研究院”全国网络,汇聚15支跨领域团队、76名高层次人才,2025年以94.47分、A级评级通过市级绩效评估;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建成13个创新平台,开发的“生猪产业大脑2.0”入选全国智慧农业优秀案例。
“一院一校”的协同联动更让创新活力倍增。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形成合力,前者牵头关键技术攻关,后者依托3个畜牧类一级学科博士点培育专业人才,近三年累计输送本硕博人才4000余名,组建118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荣昌全职引进博士67名,柔性引进院士专家42人,涉畜牧直接从业人员超2万人,成为全国畜牧科技资源的“聚集地”。
从“传统养殖”到“数字养殖”:未来猪场的范式革新
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的落地,让荣昌猪的养殖方式迎来“智变”。“以前养1000头猪要3-5个人,现在1个人管3000头都轻松。”猪场负责人指着智能设备介绍,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科大讯飞合作开发的AI模型,声音探测设备可提前预警疫病,环控、水电、料线全环节智能调控,人力效率提升90%,物料成本每头节约50元,死亡率降低5%以上。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数字技术对传统养殖的全方位重塑。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开发的“生猪产业大脑2.0”,已融合5000余万条产业链数据,覆盖养殖、屠宰、交易、金融等关键节点,构建起全国首个生猪全产业链领域大模型;其推出的“诸猪认证”“金猪数智通”等3项成果,还入选农业农村部“一地创新、全国推广”大数据应用软件,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范本”。
数字赋能还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荣昌高新区集聚了澳龙生物、永健生物等63家兽药、饲料、畜牧机械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今年1-9月,该区域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66亿元,同比增长6.89%,数字技术正成为当地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从“区域特色”到“全球样本”:畜牧科技城的未来图景
今年10月,荣昌“华系田园猪”项目从全球90个国家1390份申请中脱颖而出,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可持续畜牧业转型领域”全球技术成就表彰;此前,荣昌牵头制定的5G猪场指南在FAO总部报告,RENOFARM“荣昌倡议”被纳入联合国全球宣言——荣昌猪“闯”出的新路,已成为中国畜牧科技走向世界的“名片”。
面向未来,荣昌正以更宏大的布局推动畜牧产业升级。按照“1+4+N”全域畜牧空间布局,当地将推进1个集中发展区、4个农牧示范园、N个现代化养殖场建设;同时前瞻性提出建设“西繁”基地,从源头破解种业难题,夯实国家畜牧科技城的战略根基。根据规划,荣昌还将重点建设20个支撑性重大项目,打造畜禽种业、畜牧加工业、绿色养殖业、畜牧现代服务业四大高地,早日实现“立足成渝、引领全国、服务世界”的定位。
“从2004年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定点落户,到如今全产业链创新生态成型,荣昌用二十年时间证明,传统畜牧产业也能靠科技‘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当地将持续以荣昌猪为核心,厚植创新动能,让千年畜牧文明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为国家畜牧产业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荣昌经验”。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