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1-24 22:11:07
11月初,四川省第五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落下帷幕。作为大赛的核心引擎,“魅力村镇”赛道以“文化为笔、村镇为卷”,通过片区选拔、五级联动比拼的全链条机制,最终决出10支获奖队伍,成为四川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标杆实践。
“魅力村镇”赛道自大赛创办以来,始终坚守“以乡村为背景、文化为主旋律、群众为主角色”的核心逻辑,打破传统“文化下乡”单向模式,转向“文化在乡”的内生创造。本届赛道累计吸引超2000个村镇参与角逐,最终10支队伍突围登台。
图为昭觉县三岔河镇《火塘旺·三河新》。
经过激烈角逐,昭觉县三岔河镇凭借作品《火塘旺・三河新》摘得“金蜀稻”一等奖;什邡市马祖镇、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获二等奖;宣汉县普光镇、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乐至县天池镇、平昌县邱家镇、彭州市丹景山镇、旺苍县檬子乡获三等奖。
决赛现场,十个入围村镇的节目依次亮相,将各地乡土文化与现代艺术创新融合,展现出四川乡村的多样风貌。宣汉县普光镇的《多彩普光映古今》以巴文化为核心,串联起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平昌县邱家镇《青芽情》挖掘千年青芽茶文化,诠释巴山蜀水的田园韵味;昭觉县三岔河镇《火塘旺・三河新》借助彝族“查尔瓦”与火塘意象,讲述大凉山百姓的生活变迁故事;乐至县天池街道《天池村排满丰登》以乡村气排球为载体,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千年传奇迤沙拉》演绎俚颇彝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传奇;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嗨!龙车》融合“班打狮子”非遗杂技与地方景致,点燃现场氛围;彭州市丹景山镇《湔江放筏》再现竹筏劳动场景,传递奋进精神;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葫芦村歌响》用地方村歌承载村民乡愁;什邡市马祖镇《秋染马祖好丰景》展现文旅融合下的文化传承;旺苍县檬子乡《米仓山歌》则让川北古老歌谣焕发生机。
“魅力村镇”赛道的价值早已超越赛事本身。五年来,通过该赛道已培育100个省级魅力村镇、近万名乡土文化能人,形成文化振兴闭环。
文化资源活化,将巴文化、彝族非遗、川北山歌等“沉睡资源”转化为舞台作品,带动普光镇巴人洞遗址、迤沙拉古村等文旅点位客流量增长30%以上。发展动能转换,获奖村镇中,已有8个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村”,如马祖镇通过赛道积累的文化品牌效应,实现年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全域联动格局,四片区展演机制促进了区域文化协同,如西区展演中,甘孜、雅安村镇的非遗技艺交流已促成3个跨区域文旅合作项目。
“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激发每个乡村的文化自信与内生动力,让万千村镇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独特而精彩的笔触。”大赛组委会表示。
作者: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