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兖州区:优质文化“资源流”成为百姓生活幸福度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1-26 17:11:08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广覆盖”向“精准化”升级,紧紧围绕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公益课堂”“点单式培训”“课目制”推送等形式,让优质文化资源像溪水般流淌在城乡大地,浸润着百姓生活。

今年初,兖州区第32届农民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场,10个镇街344个村的农民群众自编自演的山东梆子选段、扇子舞轮番登场,村庄社区的“百姓大舞台”下坐满了父老乡亲,孩子们举着糖葫芦在人群中穿梭,欢声笑语漫出村庄。城区鼓楼街道的“金蛇迎春社火闹宵”民间艺术展演精彩上演,舞龙舞狮队沿街巡游,锣鼓声震彻街巷,市民追着队伍拍照,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春之声”民间原创音乐歌咏会在兴隆文化园开唱,退休教师王香梅带着合唱队演唱自己创作的《兖州春早》,“泗河两岸柳色新,九州通衢春意浓”的歌词,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端午的粽子、结彩绳,鲁郡面塑、布老虎等让孩子们听得认真、学得专注,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兖韵华章喜迎国庆”文艺汇演与金秋运河大集同步开启,舞台上歌舞飞扬,集市里特产飘香,市民一边看演出一边逛集市,买杂粮、尝小吃,文化展演与消费场景的创新融合,让大家既饱了眼福又享了口福,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重阳节来临,“兖城秋韵重阳情浓”系列活动温情启幕,书法爱好者为老人写福字、画寿桃,医护人员现场提供健康义诊和中医药体验,让老人们感受到满满的关爱。

“我们持续深耕兖州文化沃土,精心打造品类多元、质量过硬、广受认可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上档。”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尧介绍,这些历经时间沉淀的文化活动,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我们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效能,形成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璇表示。

文化场馆成为市民的“精神乐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及遍布城乡的文明实践站,一年四季公益课堂人气爆棚,舞蹈室里,中老年妇女跟着老师练习形体;书画室里,爱好者们挥毫泼墨;非遗传承室里,孩子们认真学习剪纸技艺。截至目前,文化馆联合融媒体中心累计拍摄“非遗视频汇”170余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非遗走进更多人视野。在此基础上,兖州区打造了8个省级“社区文化书院”和13处区级“文化书院”,以“课目制”方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群众身边,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我们的创作灵感都来自群众的日常生活,这样的作品才能走进群众心里、产生心灵共鸣。”兖州区文化演艺服务中心主任卞延松介绍,今年组织创排的曲艺小品《装修》,取材于居民装修时遇到的邻里矛盾,通过幽默的剧情传递和谐邻里的理念,群众谈起来还念念不忘。

基层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实施“基层赋能”行动。“我们走进群众中间,深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然后选派优秀文艺骨干深入社区、村居,开展‘点单式’培训,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卞延松说。兖州区年均开展基层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送戏下乡”400余场次,每年惠及群众30余万人。

“我们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谋划编制‘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依然深化基层文化赋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让优质文化服务‘资源流’变成百姓美好生活幸福度。”李璇说。

作者:刘玉珲 王洪玮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