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11-27 05:33:03
■何得桂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刻认知,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指南。基层与地方治理研究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学科长期关注的重要议题,且已形成一定比较优势。著名政治学学者、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徐勇先生,于2023年6月30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创新高端论坛”开幕式上,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时指出:“新世纪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基层和乡村治理研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多位教授成果丰硕,不仅在学界具有广泛影响,且在社会服务方面成效突出,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成为基层和乡村治理研究的‘西北重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学科全体师生深受鼓舞,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公共管理系党支部先后入选学校第三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本人于2023年经校党委推荐,参加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并顺利结业。
回顾近年来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扎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开展学术调查。公共管理系党支部成员秉持“顶天立地”的学术理念,自新时代以来,始终围绕基层治理领域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深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系统开展学术调查,主动收集第一手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党支部带领全体师生深度挖掘学术资料、开展理论研究,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公共管理系党支部成员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农村观察》《中国行政管理》《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核心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等机构出版教材3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党支部成员指导的学生代表队,连续3年在“寻是杯”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西北赛区)斩获特等奖,并于2024年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代表队一同荣获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特等奖。近3年来,公共管理学学科多位教师获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师、优秀教师等称号。
二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公共管理系党支部成员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养老服务等领域积极建言,相关建议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社科要报》《改革工作动态》《信息快报》《调研与决策》《决策咨询建议》《陕西智库论坛》等简报,多次刊发公共管理系党支部成员的智库成果,部分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人批示,并被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采纳应用。其中,何得桂教授团队完成的调研报告《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秦巴山区篇》,不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还同步翻译成英文面向全球发行,且荣获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为学校相关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公共管理系党支部成员积极参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社会学会、陕西省政治学会等学术组织活动;部分成员被聘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三农”咨询专家、陕西省政协参政议政专家等,在城乡融合发展、基层治理创新、养老服务等工作中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研究,公共管理系党支部注重将热门问题转化为高质量学术议题,将治理实践问题提炼为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学术概念或话语体系,将治理创新经验升华为高质量学术理念或分析框架,将零散理论创造性整合为系统学术体系。近3年来,公共管理系党支部成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着力提炼兼具普遍性与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贡献西农力量。其中,公共管理学学科师生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炼的“赋能型治理”“党建势能”“多维互动治理”“属性治理”“尽责式治理”“合和治理”“共生治理”“穿透式治理”“平台型治理”“通透式治理”“慕强型治理”等学术概念,因具有较强解释力受到学术界与社会广泛关注,引用率较高,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唯有找准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方能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领作用。本人的主要体会有三:
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治理、筑牢基层治理基础,还是开展理论建构、讲好“中国之治”故事,亦或是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需加强基层治理研究。尤其要以学科建设目标为引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培育特色研究领域,围绕标志性成果产出提升学术影响力,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
二是重视共同缔造。充分发挥党建势能作用,依托政府支持、紧扣国家需求,以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创新团队为载体,团结带领全体师生锐意进取、协同协作、勇攀学术高峰。坚持理论建构与建言献策相结合,推动智库建设与学术创新协同发展。特别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深度融合。
三是注重持之以恒。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治理研究“西北重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聚焦基层治理领域持续深耕,为党的治国理政与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应有力量。只有久久为功、坚持不懈、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以高效务实的方式实现预期目标,进而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
面向“十五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学科发展方向愈发清晰:既要成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先行者,更要当好赋能民生发展的实干家。我们锚定两大“硬目标”:一是构建“顶天立地”的理论体系,确保每一个概念与观点都“具备解释力、拥有传播力、富有可持续力”;二是全面打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融合通道,依托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创新团队等平台,实现科学研究更具深度、人才培养更显质量、社会服务更见实效,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及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