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3-11-29 11:26:03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的“根”字影壁墙。景区内标志性景观,由我国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字,字形隐含行走和不舍等寓意。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 摄
根雕大门、“根”字影壁、古大槐树处、祭祀广场、祭祖堂、望乡阁、溯源阁……走进国家级5A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随处可见“回家”“寻根”“祭祖”主题的历史遗迹和主题建筑。听移民历史、观实景演出、学姓氏文化,11月28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采访团走进有“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在这里回味百年历史沉淀下的故事、文化与乡愁。
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料记载整理的明代大槐树18次移民资料。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 摄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的50余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人们主要迁往了全国18个省份的近500个县市。这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造成了现在大槐树移民子孙繁衍遍布中国各地,并辗转迁徙海外的历史现象。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一首民谣唱出了一份遥远的乡愁,曾经的大槐树成为了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也成为移民们怀祖的寄托。
园区内的祭祀广场,和祭祖堂、望乡阁、溯源阁。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 摄
据介绍,作为明代移民的完整历史遗存,洪洞大槐树景区严格遵循“文化遗址原态严格保护、文化延伸传承载体适度控制保护、配套景观风貌与项目主题相互协调统一”,对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进行了全面保护,形成了以大槐树为核心的人文寻根载体。1991年洪洞县开始举办“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除了清明节,洪洞大槐树景区在中元节、寒衣节也会举办祭祖大典,吸引了海内外游子归来参祭,其祭祖习俗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园区内设有多组雕塑讲述历史故事中的移民过程,本组雕塑反应当时大槐树下移民们依依不舍的情景。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 摄
目前,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开发了“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体验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更有展现“非遗文化”的《开门迎亲》《苏三路过大槐树》《传统祭祀》等演出和实景演出《大槐树移民》《铁锅记》等;景区移民实证展览馆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移民后裔捐赠的家堂图、家谱、书籍和明清时期的生活用具等,人们在这里可穿越时光,追忆往事,品味乡愁。
近年来,洪洞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根祖文化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强力打造核心产品,培育旅游新业态,实现景区提档升级,走出了一条极具洪洞特色的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洪洞县基于历史文化、自然山水、乡村民俗的资源分布,规划了“一核四带六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过程中,洪洞县以根祖文化为依托,以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全县整体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多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0万余人。如今,文旅产业已成为洪洞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