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3-07-23 11:36:43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象】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个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
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则雨水丰沛,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大暑·三候】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变潮湿了。东汉刘熙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桑拿天虽“蒸”得人烦躁,但喜热的农作物却在滋润下加速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时常有雷雨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带来短暂的凉爽,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农忙】
桑拿天里,农事忙什么?
据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此时,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降雨有喜有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黄河中下游等地大暑时节暴雨天气多发,“七下八上”是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长江中下游等地高温伏旱,著名的“三大火炉”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而华南西部地区虽高温频繁,但雨水丰沛、雷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禾到大暑日夜黄”。在华南及华东的双季稻区,大暑前后早稻进入成熟期,是早稻收割、晚稻插秧,“双抢”农忙的关键期。
南方晚稻多处于幼穗形成期和拔节期前后,是需水需肥的重要时刻和防止倒伏的重要时期,稻田要频繁浇水,排水晒田,做到干湿交替、湿润灌溉。
华中、华北地区夏玉米已拔节孕穗,是产量形成关键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同时,抓好玉米螟的防控,确保不发生大的危害。
【大暑·习俗】
饮凉茶:
民间有大暑饮凉茶(伏茶)的习俗,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送“暑船”:浙江沿海等地区的渔村有送“大暑船”的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平安健康。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喝暑羊(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非常疲倦,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晒伏姜:
山西、河南地区人们在大暑时喜欢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于太阳下晾晒,待其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大暑天气炎热,人们喜欢久坐空调房或食用一些寒凉之物,喝伏姜能有效消减因寒重带来的各种不适。
“大暑大暑,当心中暑。”
大暑时节,人体出汗较多,容易身体虚弱,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容易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
建议大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方面要注意补充水分,适当喝一些盐水。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多吃新鲜蔬果。
炎暑有尽,时光无垠,酷暑难耐,也有别样风景,不要烦躁,也不要心急,尽情拥抱这个夏日吧~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农科专家在线等
设计:谢泽宇、江启民
主编:张越
监审:宋锦峰
今日迎来春分节气 二十四节气彰显古人智慧
2023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海峡两岸 节气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二十四节气 | 立夏:斗指东南,夏日初始
二十四节气:小满到,夏收忙
且看二十四节气的屏上风采
二十四节气:小暑过,一日热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