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 23:07
海南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以“两大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
十年间,一粒种子,经历奇妙的生命之旅,从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十年间,一个园区,经历栉风沐雨,从一片“试验田”蝶变为自贸港“样板间”;十年间,南海之滨的琼岛大地,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一段非凡历程,区域协调开新局,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海南考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强调,要把海南更好发展起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要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要突出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今年1月至8月,儋洋经济圈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8.3%,工业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36.9%。图为俯瞰儋洋经济圈的发展核心区——环新英湾区域。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林书喜 陈元才
海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响应,现代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众获得感稳步增强。
“两大引擎”动力强劲
经济结构转型取得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海南成功奏响练内功、转动能、引外力“三部曲”,戒除“房地产依赖症”,海南经济结构转型取得历史性突破。
练内功,壮士断腕闯新路。长期以来,海南房地产业“一业独大”,为了破除依赖,海南自2018年开始实施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措施。2020年房地产调控闯关成功,投资实现正增长8%,2021年投资增速加快至10.2%,两年平均增速达9.1%,增速位于全国前列。
资料图:俯瞰建设中的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新貌,洁白沙滩、秀丽海岸和高楼施工构成热火朝天的景象。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转动能,“新新”向荣聚活力。一方面,海南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另一方面,培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扩容增质。近年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七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八成,成为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支柱。
引外力,释放“磁力”强肌体。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细胞”,“细胞”越多越活,经济肌体就越健康。作为岛屿型经济体,海南不断释放自贸港政策红利,吸引全球投资者加盟海南“朋友圈”。2021年,我省外向型经济延续高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2%,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2.6%。
2022年7月,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球精品云集,各方宾朋汇聚。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在不懈努力下,海南经济结构更优,动能更足,后劲更强。2021年,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历史性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9%,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超年度设定10%增速0.2个百分点。
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壮大
重点园区以2%左右的面积贡献超四成税收
“企业近10年的发展,见证了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的从一棵幼苗到茁壮成长的大树。”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民感慨道。
一组数据,见证了这家企业的成长速度:公司产值从2008年的80余万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33.22亿元,年平均增速89.28%,纳税合计17.07亿元。
这些年,海南聚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通过园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土壤”和制度创新释放的“养分”,差异化发展产业,致力于让海南现代产业体系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横向看,近年来,海南通过制度集成创新,理顺管理机制、优化开发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不断推动原本“小、散、弱”的园区,实现从“0”到“1”到“无限可能”的跨越——
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海南生态软件园几乎从零开始,入园企业破万家,2021年跻身营收“千亿元俱乐部”,成为我省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平台和载体;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启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篇章;博鳌乐城先行区成为国际先进药械进入中国的最主要通道;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平台公司信用评级达AA+,成功发行6600万欧元债券,系海南首单欧元境外债券,有效破解园区融资难;戴比尔斯、泰佩思琦等一批国际头部品牌落户海口综合保税区……
去年,11个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合计年营收破万亿元,以2%左右的土地面积贡献超过四成税收和近三成投资。
纵向看,四大主导产业中,传统的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焕发新活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壮大、元气满满——
旅游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海南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2021年,全省接待游客810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84.3亿元,分别增长25.5%和58.6%。
资料图:俯瞰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动能强劲。2021年,全省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高于整体经济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2022年1月至7月,海南服务进出口总额合计180.55亿元,同比增长15.34%。
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开放创新。2021年,海南启动“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吸引13家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入驻;海南生态软件园建成安全可控区块链平台,启动创建国家区块链试验区……
资料图:航拍视角下的海口复兴城。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石油化工新材料高质量发展提速。依托洋浦和东方两大园区载体,加快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补齐油气产业链短板。中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全面投产,百万吨乙烯等关键性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1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300.67亿元,比2017年增长30.95%,年均增速3.36%。
近年来,海南加快打造“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运行,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成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等一批重大深海科研成果在三亚先后落地,我国万米潜次和人数跃居世界首位;文昌国际航天城组建航天技术创新中心……
区域协调发展启新篇
打响海南自贸港区域协调发展“第一枪”
“1+1”的答案是什么?对于洋浦和儋州,将给出一个全新的答案。
日前,由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运营的海南自贸港(洋浦)—西非洲际航线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启首航。至此,洋浦港内外贸航线达40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9月23日,海南自贸港(洋浦)—西非洲际航线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启首航。
洋浦有政策、区位、产业优势,儋州有城市功能和腹地优势。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改革决策,打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域协调发展“第一枪”。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是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去年,海南环岛高铁老城镇站至海口美兰机场市域公交化列车开通,海口市区到老城用时不到1小时。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海南不断推动海口经济圈、三亚经济圈一体化纵深拓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率先互联互通共享,超前谋划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项目。
资料图:俯瞰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滨海旅游公路。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10月3日,位于万宁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二工区一线施工人员正抓紧施工。截至目前,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4亿元,占预算总投资143.9亿元的57.9%。
不久的未来,这个将打造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标杆工程和传世之作的公路,将从空间维度上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的“任督二脉”。
繁忙、火热、提速,是眼下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节奏。7月29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标志海南自贸港“一号工程”全面启动……
帆竞发势如虹,百舸争流正当时。海南自贸港正稳步向前,朝着新征程,进发!
海南日报评论:
协调发展 迈向更高质量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把“协调”当作制胜要诀,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加快推进,各地区、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统筹协调,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比较优势,统一协调资源,加快构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遥相呼应的白马井与洋浦经济开发区。
协调发展带来的是更多发展机遇和成果共享。近年来,海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构建“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儋洋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口经济圈、三亚经济圈一体化不断纵深拓展,“五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画卷的徐徐铺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推动协调发展,不仅意味着一种眼光和胸怀,也代表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鼓足干劲、坚定信心,以强烈的大局观、使命感和发展意识,攻坚克难、拼搏进取,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向着更加均衡、更加协调的方向不断迈进。
华能海口电厂外景。
近年来,位于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的华能海口电厂积极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绘制转型发展新蓝图,努力打造集清洁能源区、现代化港口区、高新工业园区为一体,联动发展的“三区一体”低碳产业基地,助力海口经济圈实现合作共赢。
俯瞰山海高速公路。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2021年3月26日,全长56公里的山海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这对于完善我省高速路网结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游客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土福湾体验露营乐趣。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今年1月,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土福湾至海棠湾通道实现功能性通车,进一步完善“三亚经济圈”路网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海文大桥。
2019年3月,随着海文大桥通车,从文昌铺前到海口花费的行车时间大大缩短。这不仅促进了两市的旅游发展,也促进了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共享,有力推动海口经济圈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徐州市沛县:吸引全要素下乡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宿迁市泗洪县:以“六个一”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泰州市姜堰区:构建完善支撑保障机制 推动家庭农场提质发展
无锡江阴市:村社分离改革,让农村发展更具澎湃活力
【二十大代表风采】刘秀祥:激发山乡学子的奋斗动力
【喜迎二十大】绿色发展催生“蝶变跃升”——双牌经济高质量发展...
将大抓工业抓大产业进行到底丨非凡十年②
海盐大力推进“双强双带”建设打造强农富农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