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东道主 办好世客会】龙南人,你家还有这小物件吗?

龙南发布 2023-05-16 10:17:03

围屋之都 山水龙城

龙南今年将举办第32届世客会

今天,『当好东道主 办好世客会』专栏

带您了解客家农村人常用的量具

升筒

说起升筒

很多人都熟悉爷爷奶奶家可能还看得见它是我们龙南人舀米煮饭经常用到的量米工具

许多人一想到它

都会想到记忆中的那些时光

升筒是什么?

升筒是一种由竹筒做成的量具,常见有一斤五两的、一斤六两的和半升筒之分,过去客家农村人家常用这种量具量大米、豆类等,也用它量米下锅做饭。旧时粮食馈乏,须计划过日子,每餐做饭先用升筒量米下锅,以控制饭量,避免饭食过剩,寅吃卯粮。升筒还可当擀面杆用,是压清汤皮等面食的替代工具,也可作织麻卷麻丝用。

对很多龙南人来说升筒记载着他们童年时光↓↓↓

清明回家,又看见家里的升筒,让我想起好多有关升筒的往事。小时候没有幼儿园,入学之前一般都在家里,大多是跟在母亲的身后,跟着母亲拔秧、耘田、种豆、除草、洗衣、做饭。做饭前,母亲必须先把米用升筒从米缸里量出来。

人小好奇、好动,一开始我便老是抢着母亲手上的升筒玩,有时候把半升筒放到升筒里,有时候用小筒量米到大筒,把升筒作为玩具,后来又学着母亲用升筒一升一升地把米量在准备盛米的盆子里,也算是帮助母亲干活了。在量米的过程中,母亲一边配合我把米量到盆里,一边教我数“一、二、三、四……”,这样还让我学会了基本的“一至十”十个数字。慢慢地,母亲又给我讲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的“高深”知识。可以说,我的数学启蒙,就是母亲用升筒带给我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有九口人,家里人多劳动力少,加上那时生产力低下,生活极其贫困,很多时候寅吃卯粮,上餐吃了没下餐,有时候早上起来,准备做饭,却不知道米在哪里?母亲只好背上弟弟,手拿盆子和升筒前往邻居家借米下锅。小时向邻居借钱、借物的事我至今历历在目,现在每每回想起那些好心邻居,总是感恩不尽。

母亲虽没文化,但还是常能给我讲一些故事,用她最朴素的语言教育我们。最让我难忘的是“不要为五斗米折腰”和“一斗米养恩人,十斗米养仇人”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有志气,有骨气,有作为,懂感恩,敢奋斗,做一个勤劳致富的人!

如今,虽然大部分家庭

已经不用升筒了

但对于不少龙南人而言

它仍然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逝去的那段岁月的记录载体

更是龙南民间生活及心理的写照

来源:龙南融媒体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