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爱洛宁 2022-10-28 10:59:09
当下正是收红薯的季节,陈吴乡禄南村乡贤李江涛的300多亩红薯喜获丰收。被太阳晒得黑红的李江涛,从收红薯机上跳下来,高兴的对记者说: “就前三年我这个从种植品质上和这个品种上有很大改善,今年亩产能达到8000到8500斤左右。”
李江涛,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陈吴乡禄南村人,1995年参军,2012年转业后在洛阳工作,2018年在脱贫攻坚战略决策的感召下,他辞掉工作,回家乡大搞建设,在陈吴乡谷圭村流转土地300亩,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红薯产业,带动家乡农民致富,连续四年来,李江涛不断摸索种植技术,优化良种培育,使今年的红薯产量达到最高值,并且商品率提高到75%-80%,附加值也相继提高,卖相好效益就自然高了。
田间地头,刚刚出土的新鲜红薯,整装待发,即将运往安徽。
据洛阳致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江涛介绍:“在销售这方面,今年主要是以加工厂走工厂货,这样呢,是在地头直接走,避免储存有坏的现象,降低储藏风险,这样也能给本金和利润直接回本。”
如何让红薯着色好、口感好?四年来,李江涛不断摸索,做好季节性选品、选苗、栽种、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后期的控旺等工序。他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时常把洛阳商薯协会的老师请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他的红薯产业也有效带动附近村民就近务工,今年就有38户村民来此就业,人均工资都能达到12000左右。李江涛还表示,要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借二十大东风继续发展红薯产业,明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洛阳致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江涛说:“明年我计划扩大到500亩,然后明年针对想做个高端品种,比如说现在盛行的日本品种玛莎莉、哈密和鸣门金时这些品种,它附加值高,市场比较走俏,等于说订单种植,这样从我这得到经济效益,而是降低了风险。”
刘焕鑫:推进粮食节约减损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举办
新华视点|锻造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的“智造引擎”与“共富基底”
“十四五”对账单|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绿水青山”绘就生态画卷
透过多项三季度金融数据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底气更足
三季度1.78亿人次出入境 免签入境外国人同比增48.3%
12327全国铁路监督热线正式开通运行公告
《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11月1日起施行
国考放宽年龄限制,为缓解“35岁焦虑”开了个好头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优良天数比例达87.2%!今天的中国“颜值”更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