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电子报 2023-06-30 15:26:38
给我一小时 还你一千年”——“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扫描
千年非遗城,繁荣昌盛地。地处渝西川东的重庆市荣昌区,是世界优良猪种“荣昌猪”的原产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的发源地。一头猪、一片陶、一块布、一把扇,繁华与文化、产业与非遗,在荣昌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给我一小时,还你一千年!”近日,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在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开馆仪式上激情洋溢地宣告。当天,“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在濑溪河畔的夏布小镇景区拉开序幕。借端午传统节日及小长假,荣昌以历史文化为主线,融入艺术、文物、非遗、美食、旅游、体育、招商等多元内容,策划了一场由17个大项24个子项目活动组成的文化盛宴,全景展示荣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新貌。
梳理千年文脉 让历史可亲可感可触
荣昌自唐乾元元年始设“昌州”,距今1265年。2022年,荣昌正式成为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千百年来,勤劳善良、创新进取的荣昌人创造了13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荣昌陶、夏布、折扇三项国家级非遗外,还有缠丝拳、小洪拳等武术文化,有卤鹅、粉条、羊肉汤、铺盖面等特色美食,有金钱板、河包肉龙、铁水花等传统技艺,成为荣昌和荣昌人民的宝贵财富。
历史是可触摸的,它是一本书、一段故事、一枚陶片、一门手艺……活动当天,荣昌集中推出荣昌历史文化长廊、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通过文物、文字、图片、雕塑等,让千年历史文化脉络清晰,可亲可感可触。
濑溪河畔,荣昌历史文化长廊上,一尊长约30米的巨大竹简雕塑,记录着荣昌从西周、秦汉至今的历史沿革。同时,长廊上非遗文化、移民文化、名人文化等展示,融合了小品、雕塑、浮雕、语音、灯光等,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到荣昌的历史和人文风采。
“系统性呈现荣昌发展的历史脉络,多角度展现荣昌人民的精神风貌,让大家全方位领略荣昌的灿烂文明,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身处什么方位、未来要到哪里去。”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表示,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呈现,凝聚全面建设现代化新荣昌的精神力量。
深挖文化内涵 让名城有“形”更有“魂”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往往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元素。在历史文化名城座谈会上,重庆设计集团董事长徐千里认为:“要精准、深刻挖掘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要素、人文特质,展现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灵魂。”
“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开幕当日,邓在军电视艺术馆建成开馆。今年85岁的邓在军出生于重庆荣昌,是国家一级导演,是我国电视行业名副其实的开拓者的杰出代表,当地人骄傲地称其为“荣昌的女儿”。
“特别感谢荣昌这方沃土养育了我,父老乡亲哺育了我!”带着荣昌人敢拼敢闯精神的邓在军,从12岁离开荣昌,历经多年军旅磨砺,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1959年考入中央电视台,至今已有63年电视艺术生涯。
高洪波表示,对于荣昌来说,邓在军及她的作品丰富了荣昌文化的内涵,而邓在军电视艺术馆不单是一个艺术高地,也是荣昌人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定要保住形,还要注入魂。”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武彦提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保护空间形态、街巷肌理、建筑风貌,还要有能够打动人心、唤醒记忆、感受独特魅力的文化内涵,处处见文化,时时显韵味。
荣昌向北12公里的万灵古镇,是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集散地,古镇临水而筑,街市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古朴典雅的明清徽派建筑,历经岁月洗礼风采依旧。
荣昌坚持保护性开发理念,保留古镇风貌,打造万灵移民文化公园,举办万灵古镇填川移民文化旅游节……深入发掘荣昌移民文化,让“移民水乡”有记忆、有故事、有内涵。
文商产旅深度融合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要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厚重历史,展现城市新形象。”出席历史文化名城座谈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何智亚建议,要让文物和遗产“活起来”。
围绕历史文化,荣昌精心打造特色小镇景区,以夏布文化为代表的夏布小镇、以陶文化为代表的安陶小镇、以移民文化为代表的万灵古镇等特色文旅小镇,成为热门打卡地。
泡菜坛造型的景区大门、别具特色的陶文化长廊、沿街而设的陶艺体验馆……近200亩的安陶小镇,以陶文化为内核,把非遗资源植入文旅场景,构建起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文商产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目前,安陶小镇已聚集陶艺工坊118家,文创企业16家,2022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
为引导旅客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移民文化、美食文化的魅力,荣昌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特意推介发布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荣昌非遗主题文化体验一日游、荣昌非遗主题文化深度二日游、“传统与新生”荣昌非遗研学主题游、“品巴蜀文化·赏非遗之美”巴蜀非遗研学主题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尽阅千年荣昌。
古色古香的夏布小镇,游人如织,赏民俗、看大秀、逛市集……荣昌挖掘、拉动文旅消费新热点,立体多元的非遗消费新场景,让游客觉得新鲜又好玩。
历史文化周期间,荣昌举办2023中国重庆国际时尚周暨荣昌非遗大秀,以沉浸式实景秀场,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还有端午长桌宴非遗美食集市及端午游园活动,集非遗展示、文创集市、美食品鉴于一体,游客可以通过涵盖“吃住行游”的荣昌美食地图,精准“定位”,找到“荣昌好味道”。
与此同时,陶文化创意集市、非遗摄影作品展、重庆市青少年围棋锦标赛、传统龙舟赛、荣昌陶艺技能大赛等活动及赛事,让市民游客在赏非遗、品非遗、玩非遗的过程中感受荣昌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气质。
据介绍,2022年,荣昌共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7.3%。而搭着文商产旅融合快速发展的顺风车,荣昌2023年第二季度签约项目46个、合同投资额215.8亿元,涉及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文创旅游、乡村振兴等多个产业领域。
“这座千年古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广阔的历史舞台,强大的前进动力。”高洪波表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荣昌将立足自身独特的文旅资源禀赋,着力叫响擦亮西部陶瓷之都、非遗体验之城、美食休闲之城、运动健康之城的“一都三城”招牌,打造具有荣昌辨识度的文化强区,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