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3-08-24 16:14:31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四川省成都市唐昌镇先锋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借鉴“打平伙”(四川方言,意为“协作共享”)的传统民俗,推动干部群众相互帮着干、比着干。在具体分工中,村“两委”牵头定方案、做规划,村民按标准改水改厕、改习惯,做好院落整治。在“打平伙”工作模式下,该村治理呈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打平伙”传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现今也有传承发展的土壤。从古时起,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有“你带一点米,我出一口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传统。如今在四川、陕西和贵州等地,老百姓仍沿用这一传统,“打平伙”成为合作办好乡村许多事情的有效办法。在乡村地区这个熟人社会,“打平伙”传统的传承有良好的社会基础,还有利于拉近干群关系。
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打平伙”意味着“抱团作战”,也有利于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在组织建设、产业振兴、乡风文明等各方面,光靠党员干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干群共治的工作格局。现实中,许多此类工作创举也发挥了实际作用。比如,有的地方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方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布局优化、升级提效;有的乡村创建“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以党群共建“打平伙”推动乡村治理落地落细。期待未来“打平伙”传统在乡村有更多创新形式,引导干部群众合力建设乡村、振兴乡村。
段官敬
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
武功:把牢人才振兴抓手 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11项重点任务,33个部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印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赋能乡村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