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3-09-05 18:25:33
a
作者张凡修,1958年6月生于河北玉田,居乡下、会写诗,2012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花城》《作品》等刊,公开出版诗集6部。
火车开进高粱地
交出铁轨
秸秆躺下来,让远方的亲人
从自己的身体上回家
无论走多远,走不出高粱地
左旱路,右水路
秋风一年一吹
铁轨一根一根站着,长高
交出行程
高粱地掏空秋天,掠过瞬间的苍老
穗子内心辽远,扎成一把一把笤帚
扫净了通往村外的冬雪
无数亲人,又坐在高粱地里
他们都成了
开走的火车
这些玉米
这些玉米爬上了房顶
是母亲装,父亲举,我抻着绳子拽
这些玉米,就可以叫粮食了
这些玉米长在地里叫庄稼
这些玉米还叫种子的时候
搅在一车又一车的驴粪里入土
胶皮轱辘压,黑驴蹄子踩,青石磙子碾
一场小南风儿吹过,一场小春雨儿下过
这些玉米拱翻了土坷垃
伸胳膊蹬腿地蹿,开始叫秧苗的这些玉米
费父亲的神,操母亲的心
打垄怕密了,耪草怕伤了,追肥怕少了
晴天怕蔫了,下雨怕涝了,刮风怕折了
这些玉米甩缨子,挂浆了,定粒了
父亲一遍遍跑,撕开皮掐,搓下粒嚼
终于爬上了房顶,这些玉米
母亲开始褪秸杆上的叶子,这些玉米
叶子火软,是烙饼,摊鸡蛋的好引柴
秸杆的火硬,母亲一捆捆绑扎
垛上垛,用两头栓着砖头的绳子系起来
终于叫粮食了,这些玉米
玉米挤着玉米一层层叠一层层垒
把沉甸甸的房顶压住,父亲挨着母亲打着的呼噜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经》写出了春耕劳动的欢快与繁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产业的重要性,更饱含哲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内核与精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畏艰辛的劳动情景至今举目可见。弘扬、传承、创新农村诗词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活动合作及咨询
邮 箱:snhzzx2022@163.com
电 话:010-82101821
136 7115 8949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0号4号楼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802室
编辑 | 杨柳依
审核 | 刘夏 徐诗博
责编 | 冯慧
监审 | 尹丽爱
习近平向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中国人寿亮相2023年服贸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2023服贸会丨首个管理领域国际标委会秘书处落户中国
俄罗斯上半年向中国供应水产品数量超过了2019年疫情前的全年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