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成功的“偷菜”

来源: 农视网 2023-10-24 16:47:44

每个季节都有适宜吃的蔬菜,

在这丰收的季节里,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大菜园子”里,

究竟收获了哪些菜呢?

小农带着浓浓的好奇心,

带着“团伙儿”一起

“溜”进了专家的菜园子。

一起来看看小农今天有什么发现!

go!go!go!

图片

等等!这菜地里,种的是什么呀?竟然有紫色、白色、黄色、甚至粉色的!如此“妖娆”的它们,究竟是花还是菜呢?

图片

小农心里苦,来“偷菜”(bushi)竟不识菜......看样子,还得请位专家来给小农指点指点。今天,小农有幸“偶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甘蓝遗传育种首席专家张扬勇研究员,让专家带我们沉浸式边科普边欣赏。

图片

张扬勇研究员告诉小农,前面看到的是观赏型羽衣甘蓝(属于广义上甘蓝的一种),虽然能吃,但更重要的是它的观赏价值。颜色丰富、叶片形态多样、耐寒性强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每到秋风吹起落叶时(10月左右),

它便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直到12月份左右都极具观赏价值。

长江流域观赏期甚至可延长至第二年3月份,

图片

答应小农,下次在公园里看到它时,

别再感慨

“它为什么有点像花,又有点像圆白菜”了!

它属于甘蓝种,

和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结球甘蓝是“亲戚”关系,

由于长得像花,

人送称号“叶牡丹”,

是冬季为数不多的靓丽风景。

图片

当然,

小农并不建议你把它的叶片剥下来吃掉,

它只是美丽得过分了而已。

要吃,还是吃它的“亲戚”

食用型羽衣甘蓝吧,

它们同属甘蓝种,

既有营养,脂肪含量又低,

生吃熟吃都行,主打的就是一个健康。

图片

不过,

为何甘蓝会有如此多的“分身”呢?

要不咱们从头开始

了解甘蓝这个大家庭吧!

图片

甘蓝·起源

张扬勇研究员告诉小农,甘蓝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野生资源丰富。

图片

公元13世纪左右,德国人从不分枝的羽衣甘蓝中逐渐选育得到结球甘蓝,这种甘蓝结球松散,适宜冷凉气候,之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公元14-16世纪,甘蓝传播到意大利、英国等地,逐步分化出紫色甘蓝、皱叶甘蓝。16世纪左右,甘蓝被引进到了北美。17-18世纪,甘蓝进入亚洲,17世纪末,我国出现了结球甘蓝的种植记载。

甘蓝·种植

图片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洋白菜”这个名字,甘蓝作为舶来品,起初在我国并没有引起广泛种植,上世纪开始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甘蓝种植量快速增长,成为了我们餐桌上家喻户晓的蔬菜。现如今,甘蓝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是我国的大宗蔬菜之一。

甘蓝·分类

图片

专家告诉小农,结球甘蓝的分类方式有两种,按照结球甘蓝的球形(形态)分类以及按照种植茬口分类。

按球形分类

按照结球甘蓝的球形(形态),可以分为:圆球形、尖球形和扁圆形三大类。

圆球形甘蓝:

图片

圆球形甘蓝熟性比较早,球形较小,耐抽薹性强(不容易开花)。

尖球形甘蓝:

图片

尖球形甘蓝球形较长,发尖,品质相对较好。结球较为疏松,不过分紧实,耐抽薹性较强,熟性相对较早。

扁圆形甘蓝:

图片

扁圆形甘蓝长势较强,熟性较晚,此类甘蓝更耐瘠薄,因此西南地区山区,土壤相对贫瘠的地区,种植此类甘蓝较多。我国扁球形甘蓝种植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家庭的小型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多元化,圆球形、尖球形甘蓝正逐渐被消费者青睐。按种植茬口分类

按照种植茬口,结球甘蓝可分为春甘蓝、夏甘蓝、秋甘蓝、越冬甘蓝、设施甘蓝。

春甘蓝此类甘蓝主要生长季在春季,华北地区上市期在“五一”前后。夏甘蓝主要生长季在夏季的甘蓝,需要甘蓝品种耐热性好。利用高海拔地区冷凉气候错季种植的“高原夏菜”也属此类。

图片

秋甘蓝秋甘蓝主要生长季在秋季,华北地区每年10~11月上市。越冬甘蓝越冬甘蓝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均有种植。这个区域冬季最低气温在0℃上下,就好比是个“天然冰箱”,不需要给甘蓝植株进行额外供暖,甘蓝在地里即可过冬,因此越冬甘蓝供应期长,从12月至第二年4月均有供应,对菜篮子稳产保供有重要作用。设施甘蓝

甘蓝同样适合设施保护地种植,在温室大棚、大小拱棚中均可栽培。供应期为每年的3~4月,可以满足春甘蓝上市前,早春淡季的蔬菜需求。

甘蓝·营养

图片

甘蓝源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驯化于德国,在德国人眼中,圆白菜有着不可撼动的“菜中之王”的地位,坚信它能“治百病”。更有一系列圆白菜“养生食谱”:将圆白菜用乳酸菌发酵后,做成酸泡菜食用。这也是德国名菜“酸泡菜炖猪肘子”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甘蓝种植面积的增多,人们对甘蓝的营养价值也越发重视了起来。

研究发现,甘蓝中富含钙、钾、磷、铁等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十分重要。

甘蓝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质,如富含萝卜硫素等,有防癌的作用。甘蓝中富含维生素U,有助于溃疡愈合。

专家说,甘蓝不仅要高产、抗性好,营养好,最重要的是甘蓝要好吃,大家都愿意吃。

专家种的甘蓝,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甘蓝·清甜

图片

小农还是第一次和小伙伴们在地里生啃甘蓝叶子,没想到竟是出人意料的好吃!味道真是又脆又甜,仿佛在吃水果一般。

图片

小农很好奇,所有的甘蓝都能生吃吗?

张扬勇研究员告诉小农,甘蓝是可以生吃的,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种植流程符合规范、检测达标的圆白菜就可以生吃。

但是,能生吃并不代表所有品种的甘蓝生吃都好吃、都适合生吃。

有的甘蓝品种耐储运、耐存放,吃起来口感较硬,就不太适合生吃。

有的越冬甘蓝叶片较厚,吃起来也会影响口感。专家说,在兼顾抗性的前提下,品质逐渐提升是甘蓝的育种方向。能生吃,但是得好吃。

如果有喜欢生吃甘蓝的小伙伴们,小农建议大家挑选脆甜的水果甘蓝!

甘蓝·良种

图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四个甘蓝品种入选了全国(甘蓝)十大品种,一起来跟小农看看它们的风采吧!

中甘11

“中甘11”为早熟圆球形春甘蓝,球叶质地脆嫩,耐先期抽薹,抗干烧心病。“中甘11”实现了由扁球形品种向圆球形品种的突破。

“中甘11”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甘21

“中甘21”综合性状突出,球形美观、品质优良,耐先期抽薹,耐裂球,适应性强,适合北方、高原高海拔地区种植(高原夏菜)。

“中甘21”获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甘26

“中甘26”为保护地甘蓝,是最新育成的甘蓝品种,球色绿,结球疏松,口感脆嫩,商品性好,耐先期抽薹,深受市场青睐。

京丰一号

图片

据专家介绍,“京丰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品种,由方智远院士于1973年培育而成的,距今已有足足50年了。于1985年获得了我国蔬菜科技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京丰一号”为扁圆球甘蓝,品质好,适应性强,有“十项全能”的称号,综合能力强,山区、土地贫瘠的地区也可结球。一经推广,便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种植,是我国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的品种。

时至今日,“京丰一号”依旧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对我国甘蓝生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

专家团队育成的优秀甘蓝品种

还有很多很多,

专家说希望在未来,

“中甘”系列甘蓝能够更多、更好地为百姓的菜篮子

提供出支撑服务。

小农在这里,

向在一线深耕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