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湿地首次发现“鸟中国宝”东方白鹳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16 17:11:09

在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批候鸟正陆续回归或北迁。保护区的鸟类监测员又展开了定期监测工作,具体是如何开展的呢?

早上8点,水库及浅滩附近的鸟类活动变得相对频繁,湿地鸟类监测员的工作也开始了。每次开展监测工作,他们要从东到西走遍35个样线和样点,记录目之所及的所有鸟类。

张掖黑河湿地动管科监测人员 单国锋:主要是在现场观察鸟类的种类、数量、成幼比例、性别比例,以及栖息地的破坏的程度和鸟类受干扰的程度。

观鸟镜、长焦镜头、望远镜,这些是鸟类观测需要的基本工具。除了这些,还有保护区的湿地智慧监测系统,它覆盖了黑河湿地的13个重点区域,不仅可以实现24小时监测,还能辅助人工查漏补缺。正是这套系统在本月发现了“鸟中国宝”——东方白鹳的踪迹,这也是在黑河湿地首次发现东方白鹳。

作为中亚候鸟迁徙通道的关键驿站,黑河湿地承载着国内最大规模的黑鹳种群。为了减少黑鹳在繁殖季的生存压力,保护区对黑鹳的栖息地环境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张掖黑河湿地动管科监测人员 单国锋:我们通过这几年的监测,发现黑鹳在五六月份时觅食比较困难,因为此时河道里的鱼和水都比较少。因此我们营造这样一个生境,在里面投一定的鱼食,在其他地方也将灌木或者乔木栽植起来,利用植被对它进行遮挡和隐蔽,这样它的栖息地就完整了。

翻开监测记录本,上面记录着监测员们日复一日对当地鸟类的观察数据。看似枯燥的数据,实则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石。

张掖黑河湿地动管科监测人员 单国锋:这个工作有时候很枯燥,也很平凡,但是我觉得它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通过这些监测数据的积累,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出台政策的依据和管理措施的依据。

随着对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当地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吸引了大量鸟类来此栖息和繁殖。至2024年底,保护区共监测发现鸟类245种,其中有黑鹳、彩鹮、遗鸥、金雕、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7种,较保护区成立之初累计新增鸟类90种。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