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农网 2025-04-22 18:11:01
你是否想过,一种水果竟能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承载着一方百姓的致富梦想。在海盐县,葡萄就拥有这样的神奇魔力。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在这背后,有一群人默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海盐葡萄产业的传奇。我,作为《海盐葡萄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主编之一,多年来始终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匠心守护着这份独特的乡愁,见证着海盐葡萄产业从破土萌芽到枝繁叶茂的振兴之路。
一、创作初衷:为产业立传,为农人发声
为什么写这本书?因为我想回答两个问题:一颗葡萄如何从“酸涩”变成“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甜蜜?一群农人如何用技术叩开共同富裕的大门?
本书严谨梳理了40年海盐葡萄的各项迭代数据,如从1985年巨峰葡萄试种13亩、亩产量32千克到现在的2万亩、亩产量1800千克的海盐严选“518”标准,阳光玫瑰葡萄在标准化种植下亩均效益突破5万元的技术跃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等都成为了海盐葡萄的标签。
本书也以温情的笔触记录了海盐葡萄规模发展中老中青三代人的坚守和创新。90岁的杨治元是带我进入这个行业的老师,以下技术成果的大部分都出自他,他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农民,为海盐葡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八字葡萄合作社的“六点半茶铺”成了很多葡农晚上喝茶、交流技术的据点;85后陈兵大胆创新,用短视频平台扩大海盐葡萄电商销售;95后的张海涛对葡萄产业满怀信心,运用物联网技术管理葡萄园……这里既有老农人坚守传统,也有新农人传递着乡村振兴的火种。一串葡萄背后,藏着海盐葡萄规模发展40年来葡农的汗水、智慧和热爱。
二、内容价值:以科技为桨,以文化为魂
在技术研究方面,我们从1990年小小试验园的建立,引进了160余个葡萄品种,开展14个类别技术研究,编著出版27本葡萄栽培技术书籍,在期刊杂志上发表151篇论文,在报纸上发表305篇葡萄实用技术文章,制定5个标准,并获得多个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农业丰收奖,积极解决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海盐方案”;在技术推广方面,我们从1993年开始免费举办培训班,最多时参加人数超600人,且连续10年举办面向全国的培训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进一步提高海盐葡萄的科技水平,同时将海盐葡萄推向全国。
我们连续两年举办海盐葡萄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县内外多名作者投稿,让我非常感动,共收录了94张摄影作品、20幅书画作品、14首主题诗歌,将农产品升华为文化符号,彰显出了海盐葡萄的文化底蕴,作品中不仅记录着葡萄的香甜、葡农的甜蜜、还记录着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甘甜。当我把技术论文和书画诗歌放在一本书里时,忽然明白,海盐葡萄的甜,是科技的甜,更是思乡的甜。
三、产业启示:从产业振兴到乡村振兴
海盐葡萄产业的蜕变,本质上是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缩影,书中剖析了“技术研究—生产管理—品质特色—品牌建设—文人历史—产业拓展”的发展闭环,全国名优农产品自然生态高质高效试点,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海盐县北部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于城—望海万亩海盐葡萄核心示范区建设等,海盐葡萄在其中都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充分展示着生产方式绿色、产业深度融合、综合效益显著、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样板。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在诉说:乡村振兴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由无数深耕大地的身影共同写就的史诗。
《海盐葡萄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出版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三个窗口”:农人交流技术的窗口,消费者认可品牌的窗口,年轻人投资创业的窗口。这本书既是献给所有奋斗者的致敬之作,更是抛向未来的邀请函——期待更多人与我们共同执笔,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土地上书写新的篇章。欢迎来到海盐县,品一口科技与匠心的甜蜜,见证产业振兴到乡村振兴的“海盐样本”!
作者:陈哲
成功着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巴基斯坦高官:印度恐将在24至36小时内动武 巴将果断回击
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 农业农村部将从三方面发力
新华社快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安全顺利出舱,我国首位“90后”男航天员完成首飞之旅
新华社快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这是他第二次从太空返回地球
新华社快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新华社快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安全顺利出舱,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回到地球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