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5-07-21 17:12:04
新华社南昌7月21日电题:井冈山大仓:星火燎原谱新篇
新华社记者刘佳敏
夏日的林家大院前,古桂浓荫如盖。
“杀土猪、摆米酒,当年毛泽东同志与袁文才的‘杀猪礼’,就在此地……”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大仓村老支书林作贵正对着围坐的学生,讲述着这里发生的红色故事。
1927年10月,在大仓村,毛泽东与袁文才双手紧握。这场会见,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火找到了燃向全国的起点。
然而,星火起点却曾是发展洼地,冷浆田贫瘠、建设用地紧缺、人口外流,大仓村长期陷入贫苦。如今,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为发掘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
2017年,大仓随井冈山市一同脱贫“摘帽”,如何让红色资源转化为振兴动能?大仓的答案是,整合多方力量让“沉睡”的红色资源焕发生机。
村里借力东南大学精心规划,林家大院、横江古桥等革命旧址重现历史原貌;《大仓会见》红色教材与《红土地的承诺》文艺节目应运而生;在积庆堂旁,一座干打垒的“红色讲习所”拔地而起……
村支书张朝樟带领外联队伍主动外出开拓客源,与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十余家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昔日沉寂的村庄,化身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学院”。今年以来,已接待培训学员逾7000人次。
讲好红色故事是基础,而大仓振兴的深层动力,在于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党支部引领下,大仓村创新“1+3+N”发展模式。核心“1”是红色引擎,而“3”则是红色研学、绿色旅游与特色种植三大产业协同发力。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牵手”上海斯维登集团,打造高端民宿群,村民通过分红、餐饮服务、就近就业获得“双丰收”。
“以前隔壁镇子的人都少见,现在外国人、全国游客都来哩!”村民张观丽在民宿工作,每月能拿280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奖金,笑意里满是获得感。
乡村振兴成果最终要惠及每位村民——这正是“1+3+N”中“N”的含义。近年来,大仓村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旅游公司,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土地流转让农户稳定增收租金,产业发展创造30多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村民资产变财产、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多重增收模式,让共同富裕的图景日渐清晰。
在大仓村林家大院附近,一栋贴着洁净瓷砖的两层小楼格外显眼。这是村民林仙的老宅,也是大仓村第一家农家乐餐馆。
“以前在广东做碎布回收,辛苦不说,离家也远。”62岁的林仙回忆道。2019年,看到家乡红色旅游越来越火,他毅然决定返乡,利用自家的祖屋,在政府扶持下办起了农家乐。“政府出了二十多万帮我们改造,老房子面貌焕然一新。”
林仙的农家乐主打团队接待,一次能摆开12桌,容纳百余人同时用餐。生意红火时,夫妻俩忙不过来还得请帮手,一年增收数万元。
如今行走大仓,看到的是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受到的是村庄蓬勃向上的活力。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新的美丽村庄故事正在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