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7-01 11:30:24
三农快评
近日,一段越野车主在新疆赛里木湖景区草场疯狂漂移的视频引发众怒。视频中,越野车主在草地中飞速行驶,伴随着轮胎卷起大量尘土,车轮印迹深深地刻入草地,一道道丑陋的疤痕给生态脆弱的赛里木湖留下了不能承受之重。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整个过程竟持续长达40分钟,直到有其他游客大声呵斥“不要轧”,车主才开着车扬长而去!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漂移行为已对草场造成严重破坏,被破坏的地方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恢复。
赛里木湖被誉为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海拔高、生态系统脆弱,曾经因为过度放牧等原因沙漠化严重。正是近些年国家下功夫、下力气整治才有了如今的草木丰茂、绿意盎然。这些草场担负着涵养水源、固守土壤的使命。经此无妄之灾,被破坏的草地就留下一年的“生态空窗期”。而且在此期间,裸露的土地容易发生沙化,进而更深程度影响生态平衡。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态暴行,公众的愤怒在情理之中。我国草原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非抢险救灾和牧民搬迁的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植被的就得受到处罚。而景区也明令禁止驾车驶入草场,门票和警示牌都明确提示不能碾轧草地,然而车主却视若无睹。这反映出一种将自然视为“玩物”的无知和傲慢。车主或许是为了追求一时感官刺激,或是为了向他人炫耀,但归根结底是将人人应守护的自然当作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暴露出其文明素养的严重缺失和对自然保护法规的毫不敬畏。
6月22日,车主公开道歉,景区执法部门也对其作出相应处罚,这为破坏生态者敲响了警钟。然而,40分钟的无情碾轧,景区的工作人员一直未出现,这对管理者也提出了警醒。当警示牌形同虚设,当巡查者踪影难觅,当规则沦为纸面空文,管理者的失职就会助长生态破坏的恶行出现。赛里木湖景区面积辽阔,执法力量有可能难以迅速反应,但现实的情况摆在这里,是否可以探寻一些辅助的解决办法,用管理创新解决现实的难题?
当草场被肆虐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普通游客自动组成了保护自然的第一道防线,正是他们积极取证曝光不文明行为,成为了本次事件能够发酵的关键。事件传播开后,有不少网友发视频到管理部门投诉,这些都体现了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和进步。
眼下,草原旅游正逐渐迎来旺季,草场生态保护也将迎来考验。不过,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非是一场零和博弈,关键在于能否以对自然敬畏之心作为发展的前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箴言背后,正是对自然内在价值最深刻的理解。希望赛里木湖的“伤”能警醒更多的人:自然值得敬畏,生态不容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