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7-04 16:44:08
2025年第26周(2025年6月20日至6月27日),浙农中心的鱿鱼价格走势延续前一周的震荡盘整格局。
第26周,浙农中心东南太平洋鱿鱼的价格维持前一周的震荡行情,平均结算价约为18,814元/吨,主要交易品种价格波动不大。其中,尾鳍结算价上涨1848元/吨、片子上涨724元/吨;特小原条、小原条、中原条的价格的涨幅较小,不超过200元/吨。其他规格如大头、小头、片子、尾尖等产品则出现100-700元/吨的下跌。
第26周,浙农中心东南太平洋鱿鱼的成交量共5928吨,其中特小原条(2294吨)与小原条(1863吨),占总成交量的70%。
从综合报价看,大头、片子、鱿鱼颈均小幅下调250元/吨;特小原条的报价则上调了1000元/吨,小原条、鱿鱼嘴也分别下调400元/吨、500元/吨;其他规格的产品报价与前一周持平。
(特别说明:胴体目前市场基本无货,各企业报价差异较大,此规格报价仅供参考。)
上周东南太平洋鱿鱼价格整体保持稳定,显示出市场在供需博弈中的微妙平衡。
产量情况
秘鲁方面,生产部(PRODUCE)已通过决议,正式下令从2025年6月30日起停止专属经济区内的巨型鱿鱼 (Dosidicus gigas)捕捞作业,但凡是持有捕捞活动停止前签发的有效出航许可的船舶仍可卸货。这一决定在当地渔民中引发了强烈的抵制和担忧,他们警告说,这会危及数千个家庭的生计。另外,秘鲁当地媒体报道,在2025年6月的最后一周,秘鲁多个沿海城市发生了一起罕见的自然现象,大量鱿鱼出现在海岸线附近甚至搁浅在海滩上。尽管专家警告这些鱿鱼可能受到近海的污染,捕捞和消费需谨慎,但这些极易捕捞的鱿鱼仍以极低的价格销售,并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在Pucusana码头 ,一些渔民以每公斤0.50新索尔的价格出售鱿鱼。相比之下,根据秘鲁手工捕鱼协会 (Sonapescal)的消息,目前冷冻工厂销售鱿鱼的价格在每公斤2.60-3.00新索尔之间。
同时,国内远洋捕捞量保持稳定,从2024年11月至今,单船平均捕捞量约为1000-1050吨。
全国部分市场主体价格情况
第26周,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的秘鲁赤道鱿鱼价格进一步下跌。
第26周,浙农中心西南大西洋鱿鱼(线外)共成交611吨,以200-600g的的中大规格产品为主,平均结算价约为35,372元/吨,各规格产品的价格较前一周小幅下跌。
但从综合报价来看,西南大西洋鱿鱼(线外)多个规格的产品报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
产量情况
阿根廷政府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阿根廷鱿钓船队的总捕捞量184,712 吨,尚未统计在港等待卸货的十余艘船只,是自1998年(194,279吨)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拖网渔船船队宣布截至6月11日的捕捞量为25,499吨。鱿鱼也成为2025年阿根廷创汇最多的水产品,前5个月的出口量为13.52万吨,出口收入同比增长20.8%达到3.74亿美元,其中65%出口至中国市场。
西南大西洋线外,公海海域的自主休渔将于7月1日开始,我国鱿钓船已转场至其他海域作业或返航。
其他市场主体价格情况
第26周,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的阿根廷鱿鱼价格整体也呈下跌趋势。
第26周,浙农中心无西北太平洋鱿鱼交易。
从综合报价来看,各规格产品的报价与前一周持平。
第26周,浙农中心无印度洋鱿鱼交易。
从综合报价来看,各规格产品报价维持前一周水平,整体行情相对稳定。
从进关数据来看,第26周舟山口岸远洋自捕鱿鱼进关量较前一周环比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市场观察员点评:如25周分析所论述的,在供需博弈格局下,目前市场呈现结构性震荡特征,当前产业链上下游在价格预期和存货博弈依旧延续。今年上半年,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这两大主要产区鱿鱼资源状况良好,远洋船队自捕产量和鱿鱼进口量均显著提升,但随着年中淡季的来临,原料采购放缓,现货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另外,随着阿根廷、秘鲁鱿鱼专属经济区的捕捞作业结束,我国公海鱿鱼捕捞也将于近期陆续进入自主休渔阶段,部分卖方出现惜售心态。短期内市场缺乏明显的价格调整动因,价格预计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震荡横盘。
来源|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
本文采用的价格数据来源于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或公开渠道采集,仅代表在单一市场上不同规格品质的成交价。因商品的品质、产地等不同,价格会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