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新模式破解粮食增产瓶颈

来源: 农视网 2025-07-09 10:21:02

近日,山东省广饶县依托“三作三收”新模式种植的冬小麦迎来丰收。6月16日,广饶县“三作三收”测产组走进李鹊镇种粮大户刘廷义的500亩试验田进行实打测产。此次,测产组共对6.59亩“三作三收”模式下的冬小麦进行严格测产,共收获小麦8050斤。经专业检测,小麦水分达16%,杂质0.5%,经科学折合,实打亩产为1173.53斤。

“三作三收”是对传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方式的革新。该模式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种植“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季作物并收获3次。通过这种方式,在保障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同时,额外收获一季春玉米,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率。“我的农田以3.6米为一个种植单元,其中2.4米用于种植冬小麦,特意预留1.2米作为春玉米套种行。待小麦收割后播种夏玉米时,则采用3行夏玉米种植模式,株距13厘米,行距60厘米。”刘廷义详细介绍,通过精准的种植布局,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并非易事。从品种选择到管理模式,再到收获方式,都需进行调整。在品种筛选上,刘廷义历时两年,从十多个种源中反复试验,最终确定适配品种;在灌溉方面,针对“三作三收”模式下作物生长周期紧凑、需水规律复杂的特点,对滴灌设备的精心布局与合理运用,成为解决作物灌溉矛盾的关键。小麦临近成熟时,对水分极为敏感,为保证籽粒饱满、避免贪青晚熟,需严格控制水分,减少灌溉量;而同期生长的玉米,正处于拔节孕穗等需水高峰期,对水分需求极为迫切。两种作物对水分的不同需求,在同一生长周期内形成尖锐矛盾。刘廷义通过巧妙设计滴灌系统,成功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收割模式上,他还对农机设备进行改装,使其适应新种植模式下的作业需求。

如今,刘廷义的500亩试验田已初见成效。每亩套种地块中,仅用三分之二的面积种植并收获了1173斤冬小麦。经测算,扣除人工、肥料、灌溉等费用后,每亩地可增加效益200元—300元。春玉米的套种也提升了总体收益。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山东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王法宏评价说,小麦玉米“三种三收”是一项重大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小麦玉米种植多为一年两收,“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年三收的模式充分挖掘了玉米的高产潜力,实现一亩地两吨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据《农村大众》)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