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2025-09-02 14:23:30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多地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
“我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能源保障‘顶住了峰、兜住了底’。”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刚刚过去的“七下八上”,全国经历了大范围高温、暴雨洪涝和台风等极端自然天气,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对能源保供提出更高要求。7月,我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总体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可靠电力为基底,用电高峰期不拉闸限电可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同时可以体现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技术水平和软实力。”清华大学机电系长聘教授胡泽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夏天,面对屡破新高的用电负荷,多地稳筑煤炭“压舱石”,发挥煤电顶峰保供作用。
在内蒙古,某煤炭企业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精准管控1300余辆运煤车辆,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对设备实施故障预判,确保矿井安全满负荷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夏该企业累计生产煤炭192.4万吨,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故障停机率同比下降15%。
在吉林,某热电厂日常开展电力保供专项监督检查,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厂存煤量约为20.4万吨,库存可用41天,满足当前电煤供应需求。
迎峰度夏期间,传统能源供应充足,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电源也源源不断保供应。在山东临沂沂南,排排光伏板铺展在河滩与丘陵间。据了解,当地新能源装机约60万千瓦,全县光伏日均发电量230多万千瓦时,可满足35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在新疆,充足的风光绿电在保障本地用电同时,还通过外送电力,为超百万户重庆家庭送入清凉。据了解,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6月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可满足重庆市家庭约42.9天的用电需求,保障重庆每天运行1000列次地铁,连续运行1100天。
“今夏极端天气频发,流域来水偏枯偏洪影响水力发电;强对流、台风天气增加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设施、输电线路故障风险,导致负荷和新能源发电大幅度变化,影响电力稳定供应。”胡泽春表示,要提升电力外送与互济能力,削峰填谷、错峰互补;运用虚拟电厂等灵活调节,引导负荷移峰;让新型储能技术参与调峰、调频、调压。
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在安徽合肥,午间用电高峰期,虚拟电厂向多个换电站、充电桩群等站点发出调度指令,15秒内一个换电站的工作功率就从210千瓦降低至100千瓦,午间负荷调节共让出2万千瓦时的电量;在山东青岛,某电缆隧道中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温湿度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等设备,可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自动预警,运维人员通过后台即可掌握电缆运行状态,提升了运维效率与安全性……
为保障用电高峰能源供应安全稳定,胡泽春建议,电煤、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要供应充足,做到迎峰“应发尽发”;同时加强抽水蓄能电站、灵活煤电等调峰资源配置,形成对高比例风、光发电的“容量支撑+爬坡备用”;增强大范围、市场化电力互济能力,做到全国范围“余缺互济”,运用新型智能化电力调控技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实习生郭亦瑾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