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学会服务365 2025-09-28 20:06:04
自2025年9月起,“全国科普日”正式升级为“全国科普月”。金秋九月,让我们一同走进科学家与学会携手共进、共同成长的篇章,感受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勇攀高峰的拼搏,见证学会积极搭建桥梁、打造交流平台的努力,领略他们心怀家国、为科技强国与民族复兴倾注智慧的伟大情怀。
从会员到会士
早在王怀民读研究生时期,他便通过导师——中国著名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火旺,接触并了解到中国计算机学会。
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二年,王怀民便深度参与了学会工作,他与几位博士生同学携手共担重任,一起承办了当时的中国青年计算机科学家学术会议(简称“青年计算机学术会议”)。他们遵循国际主流学术会议的标准来组织会议,从论文征集、严谨审稿到最终出版,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当时刚刚兴起的轻印刷和计算机排版技术。通过筹办青年计算机学术会议,王怀民不仅熟练掌握了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的精髓,更深刻领悟到了举办学术会议背后所蕴含的辛勤付出与深远价值。
经过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青年计算机学术会议成长为学会稳定的品牌活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YOCSEF)。现在,CCF YOCSEF在各地设立了分论坛,成为众多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的成长摇篮,许多优秀人才也因参与CCF YOCSEF而获得发展机会。
王怀民参与YOCSEF活动现场
2012年,鉴于王怀民在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对中国计算机学会发展的卓越贡献,学会授予了他“会士”这一最高学术荣誉。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造诣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计算机科学进步与交流的最好证明。
荣获“CCF王选奖”
“CCF王选奖”设立于2005年,是为纪念已故的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王选院士而设立的,授予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通过转化和产业化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王怀民曾经多次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活动中聆听王选的报告,深入了解了王选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非凡历程。他认为,王选院士既实现了知识创造,又推动了技术创新,两者在其身上实现了完美结合,成为了自己学习的典范。2018年,王怀民凭借其在分布计算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CCF王选奖”。
王怀民获王选奖颁奖现场
赋予科学家精神时代内涵
王怀民认为,在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中,如果要赋予其时代内涵,可以用三个“超越”来概括:勇于超越前辈、勇于超越自己、勇于超越对手。老科学家们曾以紧随世界领先国家为目标,并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而年轻一代科学家的使命则是不断缩小与领先国家的差距,在勇于创新的同时,更要展现出一种勇于超越的精神风貌,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科学家精神具有普适性,但在不同的时代里它有不同的表现。因此,王怀民希望后辈能给科学家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王怀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8年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
长期致力于面向网络的分布计算研究,聚焦软件、计算和智力资源三类网络资源的联接汇聚问题,推动我国网络时代分布计算理论和方法的自主创新,在分布计算模型、技术与平台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本文节选自《学会缘科技情——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第三卷)》,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制作。
[ 责编:孙云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