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故宫博物院里的文字密码

来源: 新华网 2025-10-10 16:51:56

故宫博物院被誉为“世界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鲜少有人知道,这里还隐藏着许多文字密码。借助AI技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化身古文字解密大师,为我们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

红墙黄瓦,勾勒出“宀”(mián)字的模样。在甲骨文中,它独立成字,是房屋的化身。后来则成为我们熟知的“宝盖头”,是各式建筑的屋顶。

顺着屋顶向下,若放置一个祭祀的牌位,就成了甲骨文的“宗”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故宫的奉先殿,就是紫禁城里的家庙,帝王们曾在此将对先祖的敬畏、家国的期许,定格在时光里。

把牌位换成扫把,有人手持扫把清扫尘埃,便是供人休憩的“寝”室。乾清宫的静谧、寿康宫的雅致,这些寝室褪去了朝堂的威严,盛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走出寝室,便是开阔的庭院,甲骨文中的“庭”由“宀”和提示字音的“听”字组成。考古发现,商代宫殿遗址中发现的庭院与太和殿前的广场极为相似,节日庆典、万国来朝,众多典礼仪式都曾在这雄阔的场地里举行。

为了守护屋顶下的烟火与威仪,我们的祖先又筑起了城墙。甲骨文中的“成”字,看起来就像士兵正用武器守护着城池的安宁。在“成”旁添上“土”字,就有了如今泥土夯筑的高墙。

宏伟的殿宇、神圣的宗庙、温馨的寝室、宽阔的庭院,在雄伟城墙的环抱中相依相存,最终筑成了我们眼前这座独一无二的宫城。最早的“宫”字,指的正是两个或多个房间连在一起的建筑。

岁月的指针轻轻拨过,“宫”字几经演变,从“人之居所”走向了“文化家园”,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百年。

现在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1395片甲骨,数量位居世界第三。马衡、唐兰、罗福颐、刘雨......一代代专家学者不断深耕,考释字形、整理著录,让尘封已久的古老文字,以鲜活的面貌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曾经晦涩的刻符变成了可触的历史记忆,文字里的社会百态、建筑技艺,跨越三千年岁月,依然生动如昨。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