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5-10-23 16:10:41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题:在内蒙古赤峰,与红山文化“对话”
新华社记者恩浩
悠长蜿蜒的西拉木伦河水、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C形碧玉龙等视听元素震撼呈现,引发观众对红山先民开拓创造的无限遐想……2025年初至今,交响音乐会《红山曙光》已在内蒙古赤峰市多次举办,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近7万人次在音乐中与红山文化“对话”。
地处西辽河上游的赤峰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诸多灿烂文化。近年来,赤峰市积极推进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同时,将红山文化元素融入文艺演出、校园课堂以及年轻人喜爱的解谜剧本,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红山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呈现。
图为交响音乐会《红山曙光》演出现场。新华社发(巴雅苏勒 摄)
“《红山曙光》虽然以赤峰地域文化为表现对象,但其艺术视野却并未局限于地方性表达,而是始终将地方文化置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进行观照,实现了本土文化与国际视野的艺术统一。”赤峰学院教师于清赫说。
与红山文化的“对话”,也走进赤峰市中小学。在红山区第十一小学的手工课上,学生们用陶泥仿制红山文化的典型陶器,亲手“触摸”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红山文化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培训,让中小学生成为红山文化的传播者……
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赤峰博物院院长陶建英说:“这种参与式教育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授的单向模式,让孩子们对红山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图为游客正在体验红山文化博物馆的《日出红山》沉浸剧场。新华社发(林杨 摄)
吸引年轻人了解红山文化,需要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在红山文化博物馆,《日出红山》沉浸剧场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参与。它以红山文化历史为背景,以当下流行的沉浸式剧本桌游的形式为载体,将历史文化知识与情景体验结合起来。
红山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商家赫介绍说,《日出红山》沉浸剧场让红山文化听得见、看得着、可触摸,“在故事中,体验者可以搭建房屋、制作陶器和玉器,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
这是种类丰富的红山文化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魏婧宇 摄
“从咖啡馆里红山玉龙图案的拉花艺术,到文创商店融合红山元素的时尚饰品,再到剧场里演绎古老先民生活的舞蹈表演,足以证明红山文化并非只是博物馆的陈列,更是根植于历史的生活之美。”陶建英说。